[发明专利]安全带引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0917.9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F·克林塞森;A·勒歇雷尔;M·扎格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B60R2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立国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引导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10)的安全带引导系统(1),所述安全带引导系统用于在安全带自动装置(3)与乘客区域(4)之间引导约束安全带(2),约束安全带(2)能在乘客区域中贴靠到车辆的乘员上,所述安全带引导系统包括安全带滑道(5),约束安全带(2)至少部分地贴靠在安全带滑道上,其中,安全带滑道(5)具有转向区域(11),约束安全带(2)在该转向区域上引导以用于改变角度,并且在转向区域(11)上存在有摩擦减小元件(6、7、8、9),通过该摩擦减小元件使约束安全带在转向区域(11)上的摩擦相对于其余安全带滑道(5)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引导车辆中的约束安全带的安全带引导系统。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安全带引导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如下约束安全带,借助所述约束安全带可以将车辆乘员在碰撞情况下约束住。约束安全带因此提高了车辆乘员的安全性。
图1示意性地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安全带引导系统1。安全带引导系统1包括约束安全带2,该约束安全带从安全带自动装置3延伸至乘客区域4。乘客区域4相应于如下区域,约束安全带2在所述区域上贴靠在车辆乘员上并且尤其是经由卡锁装置卡入支架元件上。
安全带自动装置3用于将约束安全带2拉紧。因此保证:约束安全带2正是在碰撞情形下紧挨地贴靠在乘员上。所述拉紧通常在最短时间之内、例如在10ms之内发生。在约束安全带2拉紧之后,对安全带力进行限制,以便由此不会高于在生物力学上可最高地传递到乘员上的力。
为了使约束安全带2从安全带自动装置3引导至乘客区域4,存在有安全带滑道5。在此,涉及由塑料制成的元件,约束安全带2在该元件上引导。安全带滑道5例如经由支承件14固定在车辆的支架元件上。
约束安全带2在转向区域11上引导以用于改变角度。约束安全带2尤其是以90°弧度引导。如果对约束安全带2进行拉紧,那么存在约束安全带2和安全带滑道5在转向区域11上由于快速的相对运动而发生局部磨损的危险。这种局部磨损防止了通过安全带自动装置3对作用到乘员上的力的有效限制,这本来在拉紧之后是设置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引导系统,所述安全带引导系统在简单且成本有利的制造和装配的情况下能实现对车辆乘员的安全且可靠的约束。
所述目的因此通过一种包括摩擦减小元件的车辆的安全带引导系统实现。所述安全带引导系统构成为用于在安全带自动装置与乘客区域之间引导约束安全带。约束安全带能在乘客区域上贴靠到车辆的乘员上,从而乘员能被约束。安全带引导系统尤其是能固定在车辆的柱上,其中,约束安全带从安全带自动装置引导至乘客区域。安全带引导系统具有安全带滑道,约束安全带至少部分地贴靠在该安全带滑道上。由此,在约束安全带与安全带滑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约束安全带在安全带滑道上滑动。此时所产生的摩擦对安全带引导系统的运行具有消极作用。安全带滑道具有转向区域,约束安全带在该转向区域上引导以用于改变角度。因此,约束安全带以尤其是为至少60°或至少90°的包角贴靠在安全带滑道上。通过转向区域提高了约束安全带在安全带滑道上的摩擦。因此,在转向区域上存在摩擦减小元件,通过该摩擦减小元件使约束安全带在转向区域上摩擦相对于安全带滑道的其余部分减小,所述约束安全带也在所述其余部分上滑动,所述摩擦减小元件包括垫入元件,所述垫入元件被垫入到所述安全带滑道在所述转向区域上的空隙中,并且所述垫入元件具有与安全带滑道相比更高的熔点。因此,防止约束安全带在转向区域上与安全带滑道发生磨损。通过防止磨损可以对于约束安全带在拉紧之后实施可靠的安全带力限制。
所述摩擦减小元件包括垫入元件,该垫入元件被垫入到安全带滑道在转向区域上的空隙中。垫入元件具有与其余安全带滑道相比更小的摩擦系数。此外,垫入元件具有与安全带滑道相比更高的熔点,以便因此减小约束安全带的安全带带体与安全带滑道和垫入元件的磨损。约束安全带尤其是以上文描述的包角包容垫入元件并且因此在转向区域上不再直接贴靠在安全带滑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09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