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1164.3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飞天隼佑;新宫丰久;山崎雄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2/0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李范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形 制造 方法 | ||
提供一种模具不会变得复杂,能够减少沿长度方向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回弹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是将金属板冲压成形而制造成产品形状(1)的制造方法,所述产品形状(1)是具有在顶板部(1A)的宽度方向两侧连接有侧壁部(1B)的截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的形状。包括:第一工序(10B),对于弯曲部,将弯曲凸侧(WA)的沿长度方向的线长成形为比产品形状(1)的线长短,并将弯曲凹侧(WB)的沿长度方向的线长成形为比产品形状(1)的线长长,从而制造中间部件;及第二工序(10C),对于中间部件,将弯曲凸侧(WA)的线长成形为比第一工序(10B)中的线长长,并将弯曲凹侧(WB)的线长成形为比第一工序(10B)中的线长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将高强度材料等的金属板成形为如下产品形状的部件:具有帽形截面或コ字形截面等那样在顶板部的宽度方向两侧连接有侧壁部的截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
需要说明的是,弯曲部沿长度方向也可以存在2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在相邻的弯曲部间也可以存在直线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同时实现汽车车身的碰撞安全性提高和轻量化而高强度材料向车身构造部件的适用不断进展。然而,高强度材料由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高,因此在进行冲压成形方面,回弹等成形不良成为大的课题之一。
作为在车身构造部件中使用的冲压成形品之一,可列举例如A柱上部那样的具有在俯视观察下沿长度方向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在产品宽度方向上弯曲的顶板部及凸缘部的帽形截面部件。在冲压成形为这样的部件的情况下,在成形下止点处,在弯曲凸侧(弯曲的凸侧)产生压缩应力并在弯曲凹侧(弯曲的凹侧)产生拉伸应力,由于上述的应力差而产生向产品宽度方向的回弹。在将由高强度材料构成的金属板通过冲压成形制造成这样的部件形状的情况下,前述的下止点处的应力差增大,产生上述回弹增加这样的课题。此外,在高强度材料中,材料强度的偏差变大,因此尺寸精度的偏差也变大,即存在材料强度敏感性差这样的课题。
作为针对上述的课题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冲压成形方法。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关于为大致帽形截面且沿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部件,在前工序中弯曲加工后的大致帽形截面的仅前端侧凸缘部向消除残留应力的方向进行弯曲返回。由此,记载了减少在后工序中产生的应力而抑制回弹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成形出为コ字形或帽形的截面且具有沿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形状的部件的方法,对于弯曲部中的至少1个弯曲部,将弯曲部整体在前工序中成形为具有比产品形状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形状的中间部件,进而在后工序中,成形为比前工序中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由此,记载了消除残留应力并减少回弹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4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64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在通过后工序进行弯曲返回时需要复杂的机构的模具。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在前工序中通过增大弯曲部整体的曲率半径来减少应力,但是在弯曲内侧(弯曲部的凹侧)的延伸凸缘成形部位,由于在前工序中增大成形形状的曲率半径而在后工序中线长多余,难以充分地消除应力,而且无法机械性地进行前工序中的曲率半径的设计。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使用高强度材料的情况下,模具也不会变得复杂,能够较大地减少沿长度方向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回弹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