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浮式自行车轮毂结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1332.9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1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庸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庸珏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F16C3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自行车 轮毂 结合 结构 | ||
1.一种悬浮式自行车轮毂结合结构,包括:
轴构件(10),所述轴构件(10)加装于自行车轮毂,两端连接于自行车框架;
内部磁铁部(20),所述内部磁铁部(20)在所述轴构件(10)的外周缘,以内侧、外侧具有相异磁极的方式结合,与轴构件(10)构成一体并固定;
外部磁铁部(30),所述外部磁铁部(30)以保持预先设置间隔、空隙的方式隔开安装于所述内部磁铁部(20)的外周缘,使得在内侧形成与所述内部磁铁部(20)的外侧相同的磁性,借助于与所述内部磁铁部(20)的斥力而使得相互间不发生摩擦,具有内侧、外侧相异的磁极;
外壳(40),所述外壳(40)在外部磁铁部(30)最外侧一体形成,固定于自行车轮毂;
轴承部(50),所述轴承部(50)从所述内部、外部磁铁部(20、30)的两侧,对应地分别插入于轴构件(10)的两端,中央的加装孔(51)向下部侧更长地穿孔形成,使得所述轴构件(10)在加装孔(51)内上下变更加装位置,固定于从外壳(40)的中心轴向下端偏心的位置;
所述轴构件(10)在加装孔(51)内下降,位置变更为预先设置位置进行固定时,内部磁铁部(20)与外部磁铁部(30)的下端空隙(G2)宽度比上端空隙(G1)宽度相对变窄,同时,施加于轴构件(10)的斥力变强,承载使用者体重而传递的轴构件(10)偏载被支撑而不施加于轴承部(50),以悬浮形态实现非接触,预先防止使用者体重导致的偏载传递给轴承,提高自行车轮毂的滚动性;
所述轴承部(50)包括:固定部(60),所述固定部(60)在所述轴承部(50)的外侧一体凸出形成;
可变固定销(61),所述可变固定销(61)能从所述固定部(60)的外侧朝向内部隐入/吐出地直立贯通安装,在轴承部(50)的加装孔(51)内,接触配置于预先设置位置的轴构件(10)的外周缘并进行固定,使得轴构件(10)不因斥力而向上部上升;
固定螺母部(62),所述固定螺母部(62)插入于所述轴构件(10),固定安装于固定部(60)的外廓,从而防止轴承部(50)向外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自行车轮毂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50)在滚珠轴承或盒式轴承中使用偏心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自行车轮毂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磁铁部(20)或外部磁铁部(30)为由单个构成的一体型磁铁、由多个磁铁组装的分割磁铁、环形磁铁、”C”字形磁铁中的某一种。
4.一种悬浮式自行车轮毂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构件(10),所述轴构件(10)加装于自行车轮毂,两端连接于自行车框架(1);
轴承部(50),所述轴承部(50)能旋转地对应连结于所述轴构件(10)的两端外周缘;
外壳(40),所述外壳对应安装于所述轴承部(50)的外侧,使得成为轴构件(10)贯通内部中央的形态,连接固定于自行车轮毂;
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所述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在所述外壳(40)的两端外周缘分别以环形态形成,且以内侧、外侧具有相异磁极的方式结合,与外壳(40)构成一体并固定;
第一、第二外部磁铁部(81、82),所述第一、第二外部磁铁部(81、82)保持预先设置间隔(D)地分别隔开安装于所述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的外周缘,使得在内侧形成与所述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的外侧相同的磁性,使得借助于与所述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的斥力而不发生相互间摩擦,具有内侧、外侧相异的磁极;
所述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和第一、第二外部磁铁部(81、82)根据使用者体重而调节预先设置间隔(D),从而根据因使用者而相异的体重,产生不向轴承部(50)传递偏载的斥力,借助于所述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与第一、第二外部磁铁部(81、82)的斥力而进行支撑,使得承载使用者体重而传递的轴构件(10)偏载不施加于轴承部(50),第一、第二内部磁铁部(71、72)与第一、第二外部磁铁部(81、82)相互间隔开而实现非接触,预先防止使用者体重导致的偏载传递给轴承,提高自行车轮毂的滚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庸珏,未经陈庸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3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隙缝天线
- 下一篇:MEMS振动元件的制造方法及MEMS振动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