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其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电极的用途以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3571.8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3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叶思宇;K.裴;D.W.H.班纳姆;R.巴什亚姆;A.P.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88;H01M4/90;H01M8/10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邵长准;黄希贵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组合 制备 方法 用于 制造 燃料电池 电极 用途 以及 具有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电极(12)的催化组合物(20)。所述组合物(20)包含颗粒形式的催化活性材料(22),例如铂,涂覆有第一离聚物(27)的碳纳米材料(26),以及催化活性材料(22)和经涂覆的碳纳米材料(25)以分散形式存在于其中的粘合剂组合物(24),其中该粘合剂组合物(22)包含第二离聚物,并且第一与第二离聚物是相同或不同的。所述组合物(20)用于制造燃料电池(10)的燃料电池电极的催化层(12a、12k)。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电池电极的催化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电极,特别是经催化涂覆的膜或气体扩散电极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具有可由该催化组合物制成的催化层的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利用燃料与氧气产生水的化学反应,以产生电能。为此,燃料电池包含所谓的膜-电极-组合件(MEA表示膜电极组合件)作为核心组件,其是由离子传导性(通常是质子传导性)膜和各自布置在该膜两侧的催化电极(阳极和阴极)形成的结构。后者主要包含经负载的贵金属,尤其是铂。另外,气体扩散层(GDL)可以在膜-电极-组合件两侧布置在电极的背离膜的那些侧上。通常,燃料电池由多个布置在堆叠体(堆)中的MEA形成,这些MEA的电功率相加。在各个膜-电极-组合件之间通常布置双极板(也称为流场板或隔板),其确保向单电池供应工作介质,即反应物并且通常还用于冷却。另外,双极板确保与膜-电极-组合件的导电接触。
在燃料电池运行期间,燃料(阳极工作介质),特别是氢气H2或含氢气体混合物通过双极板的阳极侧开放流场输送到阳极,在此处H2发生电化学氧化产生质子H+并释放电子(H2 2H+ + 2e-)。通过电解质或将反应空间以气密方式彼此隔开和电绝缘的膜,实现质子从阳极空间至阴极空间的(结合水或无水的)运输。在阳极提供的电子通过电线引导到阴极。通过双极板的阴极侧开放流场将氧气或含氧气体混合物(例如空气)作为阴极工作介质输送到阴极,以使得O2发生还原产生O2-并吸收电子(1/2 O2 + 2e- O2- )。同时,在阴极空间中氧阴离子与穿过膜运输的质子反应以形成水(O2- + 2H + H2O)。
燃料电池中的催化电极大多以催化涂层的形式存在。在聚合物电解质膜上的涂层的情况下,也称为经催化涂覆的膜(CCM表示经催化剂涂覆的膜)。如果涂层布置在扩散层上,则其也称为气体扩散电极。通常将催化层作为悬浮体(催化剂墨)施加到相应的基材上,该悬浮体具有催化活性材料,即催化贵金属,其以负载在导电碳材料上的形式存在。还已知将聚合物离聚物作为粘合剂添加到悬浮体中并改进电子运输。在施加到基材上之后,将涂层干燥,以使得所得的催化层(CL表示催化剂层)由经负载的催化活性材料和离聚物组成。
由US 2004/185325 A1已知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电极的方法,其中将催化活性材料、碳以及离聚物从气相共沉积在基材上。该基材是聚合物电解质膜或碳载体。
US 2016/156054 A1描述了用于燃料电池的两层催化层,其中朝着扩散层的子层由涂覆有第一离聚物的催化剂颗粒组成,并且与其紧贴的膜附近的子层由第二离聚物颗粒组成。
US 818026 B2描述了不同当量质量的两种离聚物用于燃料电池电极中的用途。
EP 2882017 A1描述了燃料电池电极的制造,其中碳纳米管(CNT)在基材上生长,催化剂沉积在CNT上,随后用离聚物涂覆CNT和催化剂。将由此制成的组合物转移到聚合物电解质膜上,以由此获得经催化涂覆的膜(CCM)。
US 7771860 B2公开了用于燃料电池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催化剂组合物。碳核涂覆有由颗粒形式的催化材料制成的“壳”,该催化材料通过离聚物与碳核结合。所述制造是通过将碳颗粒、催化材料和离聚物混合而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3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