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和优化交通工具的停靠点准确性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0825.9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4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F.比内克;V.诺尔曼;B.波塞尔;G.塔斯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B61L3/00;B61L3/02;B61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任丽荣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优化 交通工具 停靠 准确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和优化交通工具(1)的停靠点准确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布置在交通工具(1)上的传感器单元(7)以及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7)连接的分析单元(11)。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7)设计用于测量相对于布置在交通工具(1)驶向的停靠点上的间距型材的间距并且设计用于将测量结果传输到至少一个与传感器单元(7)连接的分析单元(11)。此外建议一种由装置和间距型材构成的相应的系统和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交通工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和优化交通工具的停靠点准确性的系统。
在有轨交通系统的运行中越来越多地实现自动化,这例如可以在城铁或者地铁的无驾驶员系统的使用上看出。在这种自动化的过程中、尤其在短途交通系统领域,也需要保护站台上的乘客。为此还使用站台幕门,所述站台幕门集成在通常由玻璃构成的壁中,所述壁将停靠点的平台与包括钢轨的轨道的区域分隔开。以此方式防止人跌落到行车道或者轨道中。然而,使用这种保护措施的条件是,在交通工具停靠时,其交通工具的门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与站台幕门重合,因为只有这样乘客才能通畅和无危险地上下车。
为此追求的停靠点准确性(或称为准确度)在当前允许存在约10cm至约30cm的偏差。如果交通工具门没有与站台幕门充分地重合,则用于乘客上下车的通道变窄并且由此可能在乘客中出现推挤甚至在乘客中导致惊慌反应。由此会导致人员受伤或者甚至可能导致人员死亡。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对在有轨交通工具的运行中达到的停靠点准确性或者在停靠点准确性方面出现的偏差的改善的检测并且由此通过对交通工具的制动曲线的自动化校正实现停靠点准确性的优化。由此应该在安全技术上实现10cm或者更小的停靠点准确性。
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检测和优化交通工具的停靠点准确性的装置解决,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布置在交通工具上的传感器单元和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连接的分析单元。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设计用于测量相对于布置在交通工具驶向(befahren)的停靠点上的间距型材的间距以及设计用于将测量结果传输到至少一个与传感器单元连接的分析单元。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和优化交通工具的停靠点准确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交通工具上的传感器单元、至少一个布置在交通工具驶向的停靠点上的间距型材和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连接的分析单元。按照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设计用于测量相对于至少一个间距型材的间距并且设计用于将测量结果传输到至少一个与传感器单元连接的分析单元。
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对模拟测量值的分析,可以在信号技术上安全地检测在运行中达到的绝对的停靠点准确性,所述测量值由对传感器单元相对于安装在线路侧的对应的间距型材的间距的测量得出。
由此还实现了,通过自动化地校正用于交通工具的制动曲线进行停靠点准确性的优化。
借助这种通过按照本发明的系统实现的对停靠点的自动化示教,还减少了在投入运行时的动态测试。此外,本发明在位置同步或者针对交通工具的路程检测中具有优点,因为例如随着时间减小的交通工具的轮直径能够基于改变的停靠点准确性被识别出并且自动地通过针对交通工具的制动曲线的适配被补偿。
按照按本发明系统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至少一个布置在交通工具上的传感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测量间距的传感器。这种设置用于测量间距的传感器能够检测由不同的材料、如金属、木头或者塑料制成的物体。此外,环境因素如湿气、灰尘和烟雾不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此外,正常密度的降水如雨或者雪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功能,因此也可以在设置于地面上的停靠点处使用。此外可选地通过结构设计上的措施实现防止环境因素影响的安装。
此外有利地规定将至少一个传感器单元布置在交通工具的门下方。由此尤其对于具有与地面齐平的上车口和下车口的停靠点实现了,将布置于门下方的传感器单元布置在与固定于停靠点的站台上的对应间距型材相同的高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0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