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原体免疫原性的增强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3753.3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8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费基思·W·B·范·勒文;梅塔·罗斯滕贝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顿大学医学中心附属莱顿教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9/015 | 分类号: | A61K39/015;A61K39/085;A61K47/55;A61K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明海;周瑞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原体 免疫原性 增强 | ||
本发明涉及用于体内施用的疫苗组合物,其包含修饰为预靶向载体的(减毒的)病原体或共生体,所述预靶向载体包含一个或多个、能够与免疫原性共轭物组分上的互补部分形成高亲和力相互作用的悬垂的反应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增强病原体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免疫原性的方法、化合物、组合物和试剂盒。所述病原体可能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或寄生虫。
背景技术
由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组成的癌症疫苗或全生物疫苗的效力可能会因病原体的天然免疫逃避策略而受到损害。全生物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防接种手段,因为它们将全部抗原暴露于免疫系统。然而,引发这种免疫应答需要大量相对昂贵的全生物疫苗。通过添加佐剂来增强免疫应答可以在减少疫苗数量的情况下产生更高的应答。
佐剂可以减少所需疫苗的剂量,这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对大量人群尤其有利。一个例子是用于疟疾的减毒寄生虫疫苗的开发。尽管在人类研究中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需要静脉注射大量的孢子体来获得保护性免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道能有效减少所需孢子体数量的策略。此外,佐剂与病原体的立即联合施用可能会影响病原体的完整性或生存能力。
因此,需要创造一种疫苗和佐剂试剂盒来提高免疫原性,例如,在人类或动物中针对免疫原性差的病原体刺激体液和细胞应答。此外,希望创造一种全生物疫苗,借此所述病原体(包括共生体)在宿主体内能够在它们的天然生态位分布或复制,这将优选在所述病原体或共生体的天然局部生态位诱导免疫应答。此外,希望提供这样一种增强的疫苗,作为适合于致病的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的部分的试剂盒。还非常希望提供一种通过体内共轭的佐剂-病原体疫苗预防或治疗病原体感染来改善健康的方法,该疫苗可用于健康的人和动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单细胞或多细胞病原体或共生细胞的体内共价或非共价共轭的疫苗组合物,所述病原体或共生细胞被修饰为预靶向载体,其中病原体或共生细胞包含一个或多个、能够与互补共轭部分形成高亲和力相互作用的悬垂的反应部分。静脉内或局部施用的互补共轭部分将与病原体或共生细胞上的反应部分相互作用,增加其免疫原性。因此,本发明涉及用于体内施用的双组分疫苗组合物,其包含(优选减毒的)病原体或共生体(均修饰为预靶向载体),所述预靶向载体包含一个或多个悬垂的反应部分,所述悬垂的反应部分能够与免疫原性次要组分上的互补共轭部分形成高亲和力相互作用。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免疫原性佐剂组分,其用于静脉内或局部施用,并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预靶向载体组合物的互补部分形成高亲和力相互作用;其中佐剂组分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的剂: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抗原、病原体识别受体靶标、佐剂或诊断剂、显像剂、造影剂、治疗剂或其组合或多种。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增强的疫苗组合物,其包含呈组分形式的部分的试剂盒,所述组分包含用于呈现给病原体或共生生物的全生物抗原,和作为次要组分的、包含有效量免疫原性佐剂的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组分。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涉及刺激人或动物对病原体或共生生物的免疫应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给人或动物施用病原体或共生生物(其被修饰为预靶向载体组分),和b)给人或动物施用包含免疫原性部分的疫苗,在共生体或病原体的预靶向位置诱导或辅助针对共生体或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佐剂组分)。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超分子预靶向概念的概念,即通过用UBI-Ad2官能化来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这产生了可以在步骤1中施用的官能化病原体(定义为预靶向载体)。可以在步骤2中添加进一步用诊断标记(即荧光标记和/或99mTc-放射性标记)官能化的含多聚环糊精的聚合物(定义为次要共轭物)。组合方法产生了载体:99mTc-共轭物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顿大学医学中心附属莱顿教学医院,未经莱顿大学医学中心附属莱顿教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37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