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8293.1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2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卜部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00 | 分类号: | B21D22/00;G06F30/23;G06F30/17;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李范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弹 变动 原因 部位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方法,在以成形条件的偏差或变动为起因而成形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情况下,确定成为该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原因的所述成形品的部位,所述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成形条件应力分布算出步骤,以预先设定的第一成形条件进行冲压成形解析,算出成形下止点处的成形品的应力分布;
第二成形条件应力分布算出步骤,以与所述第一成形条件不同地设定的第二成形条件进行冲压成形解析,算出成形下止点处的成形品的应力分布;
应力差分分布设定步骤,算出由该第二成形条件应力分布算出步骤算出的应力分布与由所述第一成形条件应力分布算出步骤算出的应力分布的差分作为应力差分分布,将该算出的应力差分分布置换并设定为由所述第一成形条件应力分布算出步骤算出的成形下止点处的成形品的应力分布或由所述第二成形条件应力分布算出步骤算出的成形下止点处的成形品的应力分布;
应力差分回弹量算出步骤,进行设定了该应力差分分布的成形品的回弹解析,算出该成形品产生的回弹量;
应力差分分布变更步骤,变更由所述应力差分分布设定步骤设定于所述成形品的应力差分分布中的该成形品的一部分的区域的应力差分的值;
应力差分变更回弹量算出步骤,进行变更了该应力差分的值的成形品的回弹解析,算出回弹量;及
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步骤,基于由该应力差分变更回弹量算出步骤算出的回弹量和由所述应力差分回弹量算出步骤算出的回弹量,确定成为由于成形条件的偏差或变动而所述成形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原因的该成形品的部位。
2.一种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方法,在以成形条件的偏差或变动为起因而成形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情况下,确定成为该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原因的所述成形品的部位,所述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成形品应力分布取得步骤,预先以第一成形条件对第一成形品进行冲压成形,根据测定该第一成形品的脱模后的表面形状而取得的三维形状测定数据来制成第一成形品模型,进行利用模具模型将该第一成形品模型夹入至成形下止点为止的状态的力学解析,取得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成形下止点处的应力分布;
第二成形品应力分布取得步骤,以与所述第一成形条件不同的第二成形条件对第二成形品进行冲压成形,根据测定该第二成形品的脱模后的表面形状而取得的三维形状测定数据来制成第二成形品模型,进行利用模具模型将该第二成形品模型夹入至成形下止点为止的状态的力学解析,取得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成形下止点处的应力分布;
应力差分分布设定步骤,算出所述第一成形品的成形下止点处的应力分布与所述第二成形品的成形下止点处的应力分布的差分作为应力差分分布,将该算出的应力差分分布置换并设定为由所述第一成形品应力分布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第一成形品模型的成形下止点处的应力分布或由所述第二成形品应力分布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第二成形品模型的成形下止点处的应力分布;
应力差分回弹量算出步骤,基于该设定的应力差分分布进行所述第一成形品模型或所述第二成形品模型的回弹解析,算出所述第一成形品模型或所述第二成形品模型产生的回弹量;
应力差分分布变更步骤,变更由所述应力差分分布设定步骤设定于所述第一成形品模型或所述第二成形品模型的应力差分分布中的所述第一成形品模型或所述第二成形品模型的一部分的区域的应力差分的值;
应力差分变更回弹量算出步骤,进行变更了该应力差分的值的所述第一成形品模型或所述第二成形品模型的回弹解析,算出回弹量;及
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步骤,基于由所述应力差分回弹量算出步骤算出的回弹量和由所述应力差分变更回弹量算出步骤算出的回弹量,确定成为由于成形条件的偏差或变动而所述成形品的回弹量产生变动的原因的该成形品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弹量变动原因部位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条件是被加工件的机械特性、被加工件的厚度及形状、被加工件的温度、被加工件与模具之间的滑动特性、被加工件相对于模具的相对位置、被加工件的定位装置的位置及形状、模具材料的机械特性、模具表面的形状、模具的内部构造、板按压压力、板按压位置、向模具构成部件施加板按压压力的装置的位置及形状、模具构成部件的初始相对位置、模具移动的相对速度、模具的振动、模具的温度、气氛温度、气氛成分、加压装置、电磁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2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革兰氏阳性菌的转化方法
- 下一篇: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