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2035.0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吉崎久善;长野秀树;七间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韩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以及 控制 方法 | ||
提供一种在使用翅片感热式传感器来控制蒸发器的温度并且具备左右独立调温功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防止蒸发器冻结的构造以及控制方法。将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50B在蒸发器8的面向下游侧的同乘者侧空间30的区域配置于该蒸发器8。或者,将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50A在蒸发器8的面向下游侧的驾驶者侧空间20的区域配置为与该蒸发器8接触,在选择了普通吹出模式时,控制压缩机10的工作状态以使得由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检测温度(T8a,T8a')处于阈值温度(Tsd)的下限值(Tsd)min与上限值(Tsd)max之间,在选择了集中吹出模式时将阈值温度(Tsp)设定为比选择了普通吹出模式时的所述阈值温度(Tsd)高的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分别独立地对车室内的左右驾驶席侧(驾驶者侧)和同乘者侧进行温度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左右独立调温功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相对于车室内的驾驶者侧和同乘者侧吹出分别调节成不同的温度的空气。对于这样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乘员仅为驾驶者的情况下,作为迅速地对驾驶者侧空间进行温度调节的运转模式(集中吹出模式),将多个吹出口中除了向驾驶者侧空间开口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全部关闭而进行空调运转。通过进行这样的空调运转,能够仅向驾驶者侧空间吹出调温空气,因此能够迅速且高效地使驾驶者侧空间接近设定温度,并且能够将蒸发器(Evaporator)的制冷负荷和压缩机(compressor)的电能消耗抑制得较低。
另外,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蒸发器的温度,基于检测到的温度来对压缩机的驱动,由此使空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具体而言,将由于空调温度达到设定值而使压缩机停止或使制冷剂的排出量减少时的蒸发器的温度设定为阈值温度,在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蒸发器的温度冷却至阈值温度时,使压缩机停止或使制冷剂的排出量减少。
因此,在不能通过温度传感器准确地检测出蒸发器的温度的情况下,例如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蒸发器的实际温度的情况下,虽然蒸发器的温度下降得比阈值温度低,但由于压缩机继续运转而使压缩机过度运转,其结果是会产生导致蒸发器的冻结等这样的问题。在这里,蒸发器的冻结是指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被蒸发器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而产生的冷凝水在蒸发器的外表面冻结。
并且,相反在检测到的温度比蒸发器的实际温度低的情况下,判断为蒸发器冷却至阈值温度,会出现尽管向车室内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温度未冷却至设定值,却使压缩机停止或使制冷剂的排出量减少这样的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温度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蒸发器的实际温度,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固定夹来使温度传感器与蒸发器的热交换翅片接触地安装的结构(翅片感热式),由此能够直接且准确地检测热交换翅片的温度。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通过风向夹使温度传感器从热交换翅片离开地固定在蒸发器的下游侧的结构(空气感热式),由此能够准确地检测被热交换翅片而冷却的空气的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6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91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072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而且,在具备左右独立调温功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那样能够选择集中吹出模式作为运转模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选择了普通吹出模式作为吹出模式的情况下,从送风机向壳体内供给的空气在蒸发器的下游的驾驶者侧空间和同乘者侧空间流通,但在选择了集中吹出模式的情况下,空气主要在驾驶者侧空间流动,在同乘者侧空间几乎不流动(完全不流动或即使流动也是少量)。因此,在蒸发器中,面向空气几乎不流动的同乘者侧空间的部分的温度变得比其他部分(面向空气流动的驾驶者侧空间的部分)的温度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未经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2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