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粘连用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5800.4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大知;太田诚一;长谷川洁;伊佐次三津子;清水贤;田中大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持田制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31/12 | 分类号: | A61L31/12;A61L31/04;B32B5/32;B32B27/00;B32B27/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桂霞;梅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连 组合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粘连效果高的防粘连材料。本发明涉及防粘连材料,其包含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海绵状层合体,所述海绵状层合体包含:至少一部分用固化剂交联的、低内毒素海藻酸的1价金属盐的海绵状的第1层和第2层,第1层的海藻酸的1价金属盐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300,000,第2层的海藻酸的1价金属盐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200,000,上述重均分子量是在脱交联处理后利用GPC‑MALS法测定而得的,第1层的海藻酸的1价金属盐的重均分子量高于第2层的海藻酸的1价金属盐的重均分子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粘连材料、其制造方法和海绵状层合体。
背景技术
粘连是指,应该彼此分离的组织的表面被纤维性组织连接或融合的状态。粘连通过如下产生:伴随着外伤或炎症,在组织的表面产生包含纤维蛋白的渗出液,该渗出液机化(organization)而使组织表面连接或融合。外科手术中在组织的表面出现的外伤、或因外伤而引起的炎症、和外科手术中组织表面干燥所致的炎症,成为产生粘连的原因。
粘连有时可导致不孕、肠梗阻、慢性骨盆痛。另外,为了剥离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粘连,还需要进行再次的外科手术。例如,对于肝癌的复发例,多次手术是有效的,但可否应用再次手术的判断、治疗的风险、手术时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大大地取决于前次手术后的防粘连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有必要防粘连,为了防粘连,至今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
用于防粘连的此种手段的几种中,有设置在外伤或炎症部位与其相邻组织之间配置以防止组织的连接或融合的物理性屏障。作为此种物理性屏障,已知有片状的屏障等。
具体而言,作为片状的屏障,有聚四氟乙烯(PTFE)膜(Preclude(商品名)(WL Goreand Associates, Inc.))、含有透明质酸(H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片(Seprafilm(商品名)(Genzyme GmbH))、再生氧化纤维素片(INTERCEED(商品名)(Johnson&Johnson))等。其中,PTFE膜是非生物降解性,因此存在残留于体内的问题。含有HA和CMC的片和再生氧化纤维素片,虽然是生物降解性,但完全无法防止如肝脏切除后所产生的粘连这样的重度粘连,在防粘连的效果方面仍存在改善的空间。
在此,已知有:将选自胶原蛋白等蛋白质、或羧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海藻酸等多糖的生物体适合性(生体適合性,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片状、粒子状,用作医疗用吸收物质、医疗用粘贴材料、防粘连材料、生物体组织补强材料等(专利文献1~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8-79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26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5/26214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5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165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16-502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种情况下,需求具有防粘连效果高、可以抑制创伤部的粘连与新生粘连(de novo癒着)这两者、不会对应用的生物体(活体)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妨碍创伤部的愈合、还可用于肠道吻合等、内窥镜手术中通过套管针容易应用、可调节粘贴位置而重新粘贴等的至少一个性能的防粘连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持田制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未经持田制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5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