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装置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8297.8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0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M·詹森;N·艾尔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ZF主动安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1/16 | 分类号: | B60T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德国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制动 系统 装置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装置(1,29)及其生产方法,在该方法中生产壳体(2),其中,壳体(2)中形成凹部(3,3’),其中,将活塞装置(4,4’)布置在凹部(3,3’)中,其中,活塞装置(4,4’)在凹部(3,3’)的纵向轴线(5)的轴向方向上并且沿着指定的最大行程路径被可移动地导引,并且活塞装置(4,4’)的最大行程路径的长度是针对制动力装置(1,29)的不同实施例而修改的。为了改进并且/或者简化制动力装置(1,29)的不同实施例的实现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最大行程路径的修改是基于活塞装置(4,4’)的活塞长度的修改而发生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装置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生产壳体,其中,壳体中形成凹部;在该方法中,活塞装置布置在凹部中,其中,活塞装置在凹部的纵向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并且沿着指定的最大行程路径被可移动地导引,并且活塞装置的最大行程路径的长度是针对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适配的。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制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从DE 10 2005 034 437 B3已知了这种类型的制动力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凹槽或环形凹槽被引入凹部的内圆周中,可以将环形密封件插入到这些凹槽中。环形密封件被设计用于密封由凹部和活塞装置形成的压力腔室。
缺点是壳体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针对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进行适配和/或改变。特别地,取决于用于致动活塞装置的致动装置的传动比并且/或者取决于藉由活塞装置的预定体积排量,必须适配并且/或者改变壳体、和/或壳体的和/或制动力装置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适配并且/或者改变活塞装置的外直径。以相应的方式,凹部的内直径必须与活塞装置的外直径相适配。此外,还已知针对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实践来适配活塞装置的最大行程路径。
然而在此不利的是,这还可能导致至少一个或多个密封凹槽的重新定位。由于制动力装置的紧凑构造是优选的,因此改变至少一个密封凹槽的位置还可能导致壳体和/或制动力装置的其他部件的位置发生改变。特别地,可能需要重新定位马达、传感器元件、控制单元、至少一个液压通道、和/或至少一个阀座。这导致开发和/或生产费用增加。特别地,针对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可用共享零件的数量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开篇所述类型的方法和/或制动力装置,其方式为使得制动力装置不同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得以改进和/或简化。应优选增加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共享零件的数量,并且/或者应优选降低对壳体、该壳体的部件和/或该制动力装置的部件进行适配的必要性。特别地,应提供替代性的实施例。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通过根据本公开所述的方法和制动力装置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可以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找到。
该方法被设计用于生产汽车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装置。因此,制动力装置和/或车辆制动系统可以布置在车辆或机动车辆中。为了实现制动力装置,生产了壳体。壳体可以由金属或铝制成。特别地,通过铸造方法来生产壳体。然后例如可以对壳体进行机加工。在壳体中形成至少一个凹部。凹部可以是圆柱形地设计并且/或者具有圆柱形的内直径。特别地,凹部是盲孔类型或设计为盲孔。凹部可以通过钻孔或切割的方式引入壳体中。凹部内布置有活塞装置。特别地,活塞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活塞。活塞装置在凹部的纵向轴线的轴向方向上被可移动地导引。对于凹部内的活塞装置的可移动的导引,指定了活塞装置的最大行程路径。因此,活塞装置在凹部的轴向方向上基于最大行程路径而受到限制。特别地,行程路径在凹部的纵向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或者行程路径与凹部的纵向轴线重合。对活塞装置的最大行程路径的长度是针对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来适配的。因此,取决于预定的边界条件和/或对制动力装置的需求,可以实现制动力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其中为此目的,对活塞装置的最大行程路径的长度进行至少一次适配。在这种情况下,最大行程路径的适配是基于活塞装置的活塞长度的适配而发生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主动安全有限公司,未经ZF主动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8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下一篇:具有油孔的连杆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