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尘导向结构、吸尘机构以及扫地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8677.1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2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北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小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2 | 分类号: | A47L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7 | 代理人: | 梁顺宜 |
地址: | 5105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 导向 结构 机构 以及 扫地 机器人 | ||
1.一种吸尘导向结构,设于吸尘机构的外壳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底部上的风道吸口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沟槽,每一所述沟槽与所述风道吸口连通以构成将灰尘导向到所述风道吸口内的灰尘导向风道;所述吸尘导向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底部上且与所述风道吸口分离独立设置的至少一个清扫刷,所述清扫刷与所述沟槽匹配设置以利于将扬起的灰尘通过沟槽导向到所述风道吸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沟槽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吸口连接,每一所述沟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底部的边沿平滑过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所述沟槽包括一个,且所述沟槽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的前端与所述风道吸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所述沟槽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沟槽分别设于所述风道吸口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沟槽整体构成直线型或八字型或倒八字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所述沟槽包括多个,满足:
多个所述沟槽呈辐射状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的前端;多个所述沟槽平行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的前端;多个所述沟槽平行设置在所述风道吸口的两侧;或,多个所述沟槽呈辐射状设于所述风道吸口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吸口为圆形、椭圆形、三边形、四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或,所述风道吸口为中间矩形两边半圆的近似椭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吸口为多边形,每一所述沟槽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吸口的一边对应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所述沟槽为两个以上,所述风道吸口的形状与所述沟槽匹配设置,所述风道吸口的至少两个边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所述沟槽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吸口为矩形,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风道吸口的左右两个短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风道吸口的左右两个短边等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表面上的所述沟槽还包括第三沟槽,所述第三沟槽的前端与所述外壳底部的前端边缘平滑过渡连接,第三沟槽的后端与所述风道吸口的前边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沟槽的后端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风道吸口的前边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沟槽的深度从远离所述风道吸口的一端向连接所述风道吸口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吸口设于所述外壳底部的中轴线上,且所述风道吸口距离所述外壳底部的前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风道吸口距离所述外壳底部的后端的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吸尘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部的前端设有倾斜导向面,所述倾斜导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θ<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小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小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86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