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1066.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6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次男;佐藤胜彦;藤久保诚;古户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50/30 | 分类号: | B62J50/30;B62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电动 车辆 | ||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
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
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
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
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以及
导风管道,其设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个主框架,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道设置于比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靠车宽方向外侧处,
所述动力单元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的前方,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排气口,该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行驶风在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枢轴框架之间向车身下方排出,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以使通过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且通过了所述电池侧方的行驶风一边在所述电池后方汇合而通过所述电池后方、一边朝向所述动力单元而向所述排气口引导的方式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在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中固定于所述枢轴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在其内部循环而得到冷却,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第一配管而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导风管道内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前方且位于所述动力单元的上方。
4.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
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
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
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
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
导风管道,其设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个主框架,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
控制装置,其向所述动力单元供给所述电池的电力并控制所述动力单元,
所述导风管道设置于比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靠车宽方向外侧处,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以使通过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且通过了所述电池侧方的行驶风一边在所述电池后方汇合而通过所述电池后方、一边朝向所述动力单元而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部,
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在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中从所述动力单元向下方分离以使所述行驶风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动力单元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在其内部循环而得到冷却,
在所述动力单元的下部设置有储存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储存部,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第一配管而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部连接,
所述冷却介质储存部和所述控制装置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第二配管而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控制装置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第三配管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左右一对吸气口,它们分别相对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个主框架进行设置,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吸入所述导风管道,
所述左右一对吸气口设置于比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靠车宽方向外侧处,
所述导风管道以指向所述电池的侧方表面的方式从各吸气口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10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