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2706.4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2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温中建;王位;康明明;陈勇;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3/00 | 分类号: | B61C3/00;B61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车载电源 电源开关 车载供电系统 蓄电池 接触网 动车 电源开关断开 地面电源 输出负端 输出正端 输入负端 输入正端 闭合 闭合时 第一端 使用性 输出端 并联 插座 断开 充电 检修 移动 申请 维护 | ||
1.一种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电源装置和用于在电力机车处于接触网动车时断开、处于无接触网动车时闭合的电源开关;所述车载电源装置及所述电源开关均设于所述电力机车上;其中:
所述车载电源装置的输入正端与所述电力机车的蓄电池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装置的输入负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力机车上用于连接地面电源的插座并联;
所述车载电源装置用于在所述电源开关断开时通过所述蓄电池为自身充电;在所述电源开关闭合时为所述电力机车提供其移动所需的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力机车的供电模式为交流供电模式时,所述车载电源装置具体为车载交流电源装置,所述电源开关具体为三相开关,所述插座具体为三相插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还包括相序继电器和三相供电接触器;其中:
所述相序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力机车上的中央控制单元CCU连接;所述三相供电接触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三相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三相插座连接,所述三相供电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力机车上的辅助变压器的原边连接,所述辅助变压器的副边与所述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连接;
所述相序继电器用于在所述电源开关闭合后检测所述车载交流电源装置的相序,并在其相序正确时生成相序正确信号;
所述CCU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相序正确信号后控制所述三相供电接触器闭合,以使所述车载电源装置为所述电力机车提供其移动所需的电能。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交流电源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储能元件、第二储能元件、用于对自身输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功率转换以为所述第一储能元件充电的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对自身输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功率转换以为所述第二储能元件充电的第二电源模块及用于将自身输入的直流电源转化为所述电力机车所需的交流电源的第三电源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正端作为所述车载交流电源装置的输入正端,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负端作为所述车载交流电源装置的输入负端,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负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正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负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车载交流电源装置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功率转换,以实现为所述第一储能元件和所述第二储能元件充电,并最终实现为所述电力机车提供其所需的交流电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包括锂电池,所述第二储能元件包括超级电容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力机车的供电模式为直流供电模式时,所述车载电源装置具体为车载直流电源装置,所述电源开关具体为单相电开关,所述插座具体为单相电插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机车车载供电系统还包括:
第一端与所述单相电插座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单相电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连接,用于在所述单相电开关闭合时断开的单相供电接触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27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路虚轨轮胎列车
- 下一篇:内燃动车组车下布置动力集成系统安装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