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JMH血型抗原芯片及其在红细胞意外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3164.2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5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波;汪德清;杨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细胞 血型抗原 抗体检测 芯片 标记物 抗原 包被 抗体 高通量检测 检测样品 结果判读 特异性强 稀有血型 信号检测 灵敏度 检测 二抗 应用 核对 细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型抗原芯片及其在红细胞意外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所述的检测包括(1)将纯化血型抗原包被至载体;(2)使检测样品与包被至载体的抗原接触;(3)加入标记有标记物的二抗;(4)针对标记物进行信号检测。本发明所述血型抗原芯片和红细胞意外抗体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不依赖于红细胞,且能对众多稀有血型抗原的结合抗体进行高通量检测,并且可同时实现不同种稀有抗体的精准检测,无需借助细胞谱核对,避免因人员资质差异导致结果判读错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血型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血型抗原芯片、其制备方法及在红细胞意外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输血安全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一贯重视输血安全工作,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血液安全工作的力度,血液安全已被WHO列为了全球卫生工作七项重点工作之一。输血安全问题包括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问题和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问题。英国、美国、法国均启动了输血严重危害报告系统,用来收集和报告各所医院自愿报告的与血液成分输注相关的主要不良事件。从欧美国家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并且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
红细胞同种意外抗体在中国汉族患者中检出率为0.38%-2.38%,是引起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以及疑难配型、不明原因的贫血、红细胞输注无效等的主要原因。输血前进行红细胞同种不规则血型抗体精准检定,对于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至关重要。为确保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红细胞同种意外抗体检测已成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若患者体内存在红细胞意外抗体,一旦输入的献血员红细胞上存在相应抗原,即会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由于用来免疫生成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的精确结构是未知的,来源于多种异体材料包括卵巢囊液及唾液糖蛋白的可溶性抗原和人类细胞,因此为了减少由于抗原变异导致漏检的风险,这些用于常规血清学检测的克隆株反应较广泛,这同样增加了结构相似的抗原之间的交叉反应风险。有文章报道,ABO单克隆抗体与非ABO抗原的交叉反应尽管在血清学反应中很少出现,但经常出现于非血清学反应如酶免疫分析法和抑制试验中,因此抗体应用于此类试验时必须考虑交叉反应的情况。常规血清学试验检测灵敏度较低,容易导致献血员弱抗原的漏检,输注至患者体内引起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威胁患者生命,应用灵敏度较高的非血清学试验检测献血员血型抗原已成为发展趋势,若使用特异性不强的稀有血型抗体试剂进行献血员血型抗原分型可能导致错误的分型结果,进而无法确保安全有效的输血。因此用于献血员血型抗原检测的稀有血型抗体试剂的质量评价尤为重要。目前用于稀有血型抗体试剂质量评价的方法是基于凝集反应原理利用已知抗原的试剂红细胞表征抗体的特异性,但由于红细胞试剂浓度低、抗原性弱,且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之前细胞有差异;同时凝集反应灵敏度低,特异性低,无法实现多重检测,因此评价稀有血型抗体试剂的质量存在一定弊端。
红细胞意外抗体检定一直是输血安全关注的焦点,为此研发了很多种检测红细胞意外抗体的方法,如:经典抗人球蛋白法、柱凝集法、Capture捕获法等。专利CN00105438.4中通过微柱凝胶法对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进行检测,为血小板配型。专利CN200710049305.1提供一种利用微流技术检测血型的试剂盒、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然而上述专利中临床血液中红细胞意外抗体的检测普遍存在灵敏度差、动力学线性范围窄、通量化筛选能力低、假阴性问题严重、检测试剂不便于储存等技术问题。
专利CN200880019301.1通过将红细胞或红细胞膜片段固定到珠子上实现体外鉴定个体的抗红细胞抗体,然而该专利中所描述的条件参数不可重复,并且该方法应用于红细胞意外抗体的检测时,抗原的包被方式、二抗的加入浓度以及样品的稀释浓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该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和评估。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未经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3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