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充气防爆轮胎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5094.4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强;葛九敢;唐帆;高志宇;路丽珠;时守超;孙岳红;王闯;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5/00 | 分类号: | B60C5/00;B29D30/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侯晔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轮胎 可充气 螺旋状凸纹 轮胎 内腔 轮胎内腔 内腔中心 加工 表面环形 表面结构 防爆性能 换热效果 轮胎领域 轮胎内部 内腔表面 直接成型 轴线方向 防扎 绕行 胎面 生产成本 环绕 架构 一体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充气防爆轮胎及其加工方法,属于轮胎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可充气防爆轮胎,包括轮胎,轮胎内部设有内腔,内腔表面环绕设有螺旋状凸纹;螺旋状凸纹围绕内腔中心轴线在内腔表面环形方向绕行至布满内腔一周;轮胎的胎面与内腔间沿内腔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防扎孔;本发明的可充气防爆轮胎通过在轮胎内腔表面设有螺旋状凸纹,改变轮胎内腔表面结构,增大比表面积,消除架构应力,增强换热效果,满足防爆性能要求的同时,并不增加轮胎重量,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可一体化直接成型轮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充气防爆轮胎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橡胶工业快速发展为轮胎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各类轮胎制品层出不穷,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提高,轿车也成为了常备的交通出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由于车轮爆胎发生的事故也不断增高,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中,对于有内胎或无内胎的轮胎而言,都存在轮胎自身长期产生的磨损以及轮胎承受车体的重量转变为内部的气压,轮胎快速转动时与地面瞬间高速碰撞使轮胎内的气体运动在此局部产生高压力,轮胎内部向外的压力和外部地面高速碰撞,在局部产生向内的高压力,特别是碰上障碍物,在此局部压力又突然增高,很容易产生突发性的爆胎事故,告诉行驶的汽车一旦爆胎,其重心瞬间转移,极易造成车辆失控,从而发生事故。
现有的防爆轮胎通常通过增加胎壁厚度、在胎内加装高强度支撑材料,在车辆轮胎受损漏气时,能及时支撑轮胎,防止轮胎发生剧烈形变导致车辆失控,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是这类防爆轮胎相比于普通轮胎重量大大增加,增加了车辆负担,使用体验驾驶舒适度大大降低,且加工工艺复杂,造成目前市面上的防爆轮胎造价成本很高。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4608561A,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公开了一种防爆轮胎,包括车圈、内胎和外胎;所述内胎包括有环形囊和气包;所述气包呈圆环阵列、周向等距排布在所述车圈的外周壁上;所述环形囊固结在由所述气包形成的圆环阵列的一个侧面;在每个所述气包与所述环形囊固结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单向阀;当所述环形囊充满气时,所述环形囊的外环壁不接触所述外胎的内周壁且所述环形囊的内环壁不接触车圈的外周壁;在所述环形囊上还开设有一个充气阀。该发明的防爆轮胎保证防爆的前提下成品重量虽然有所减轻,但是加工工序复杂,导致制造成本仍然很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防爆轮胎重量大、结构复杂、加工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充气防爆轮胎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的可充气防爆轮胎通过在轮胎内腔表面设有螺旋状凸纹,改变轮胎内腔表面结构,增大比表面积,消除架构应力,增强换热效果,满足防爆性能要求的同时,并不增加轮胎重量,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可一体化直接成型轮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充气防爆轮胎,包括轮胎,所述轮胎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表面环绕设有螺旋状凸纹。内腔表面环绕设有螺旋状凸纹,一条凸纹为连续的凸起呈螺旋状设于内腔表面,凸纹的截面形状并不仅限于半圆形以及矩形,还可为梯形等形状,用于制造半圆形凸纹的模芯较好加工,设有凸纹的目的是增大轮胎内腔的比表面积以增强散热效果,螺旋状结构可以消除内腔的架构应力,缓解轮胎制品疲劳,大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状凸纹围绕内腔中心轴线在内腔表面环形方向绕行至布满内腔一周。凸纹螺旋状设于内腔表面,在增强散热效果、消除架构应力的同时,凸纹如同弹簧一样环绕轮胎内腔,呈弹簧骨架式对内腔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防止轮胎被刺破时剧烈形变导致车辆失衡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表面至少设有一条螺旋状凸纹。通过在内腔表面设置多条互不相交的螺旋状凸纹来进一步强化内腔表面的强度,以增强轮胎被刺破或漏气时的抗变形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5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驱动桥总成
- 下一篇:一种防滑免充气智能自行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