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8537.5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欣;董磊;陈昱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蓄池 泵站 污染治理 多效 倍增 河道 污水 初期雨水 工程投资 工程效益 功能功效 合流污水 河道水质 排水系统 有效控制 运行维护 无动力 雨水泵 合流 提质 溢流 暂存 应用 污染物 截流 复合 分流 缓解 灵活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在泵站雨水泵组后设计功能功效复合的调蓄池,利用调蓄池暂存合流污水、混接污水、初期雨水等,并在调蓄池内形成无动力提质,增加泵站截流污水浓度,减少泵站放江时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本发明能够在缓解泵站放江对河道水质的冲击,解决河道黑臭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体制排水系统,功效多样,操作灵活,工程投资少,运行维护费用低,同时能增加已建工程的工程效益,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对泵站放江污染的有效控制,不仅适用于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也可应用于分流制初雨污染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臭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属于泵站放江污染控制的设施,具体地指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河道水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大部分城市河道已演变为黑臭河道。黑臭河道问题对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形象产生严重影响。河道黑臭的成因除了由于城市建设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破坏外,最主要的是污染物直接入河导致的外源污染,是黑臭河道外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已有的放江污染控制措施中,主要包括初期雨水源头控制、管道雨污混接改造、排水管道清淤、泵站截污、污水异位处理等,但由于各技术手段存在各自局限性,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河道黑臭问题。
初期雨水源头控制技术是指利用源头控制技术,削减初期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防止污染物进入市政排水管道,最终随泵站放江进入受纳河道。但初期降雨径流污染属于面源污染,涉及面较大,传统源头控制技术无法在短期内覆盖大部分区域,导致初期降雨径流的污染无法被有效控制。
排水管道雨污混接改造指通过工程性改造,消除市政泵站中的混接点,防止污水进入雨水系统,减少随泵站放江进入河道的污染物。但市政排水系统中混接点众多,逐一排查改造工程量浩大,周期长,近期内无法有效控制由于管道混接导致的污染物入江。
排水管道清淤是针对管道内沉积物进行定期清理,防止降雨发生时,大量雨水对管底沉积物进行冲刷后污染物随泵站放江进入河道。但由于社会资源有限,管道清淤周期较长,而且排水系统总管内沉积物量大且难以清理,传统排水管道清淤技术对泵站放江污染控制效果有限。
泵站截污技术是指在排水泵站内设置截污设施,用于截流旱天混接的污水,雨天的初期雨水等,防止污染物随泵站放江进入河道。但截污泵的规模远远小于雨水泵,而雨水泵站的截污泵规模则是甚至是雨水泵的几十分之一。当降雨事件发生时,截污泵在雨天无法将大量掺杂污染物的雨水排入污水系统,必须开启雨水泵放江,导致污染物进入水体。
污水异位处理装置是指在市政泵站内或周边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在线处理泵站前池内的污水及雨天的初期雨水。但异位处理装置规模有限,无法在短时内处理大量雨天产生的径流和冲刷排水系统管道产生的污染物。
现阶段应用的泵站放江控制技术存在施工周期长,投资大,短期无法见效等局限性。另外,部分排水泵站在泵站内设置调蓄池,与泵站前池并联,用于收集初期雨水和削减雨水径流高峰。但现阶段,许多排水系统处于高水位运行模式,系统主管管径较大,旱流污水在管道中流速较低,污染物易在管低沉积,而浓度较低的污水进入泵站前池。当降雨事件发生时,前池内水位上涨开启调蓄池后,进入调蓄池的雨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导致调蓄池对初期雨水控制效率较低。一般调蓄池放空需要使用放空泵,能耗较高。调蓄池埋深可达地下20m以上,工程投资较高,同时清理维护成本较高,工程效益不佳。
因此,发明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应用于市政泵站中,可以有效控制泵站放江污染,减少入河污染物,是实现黑臭河道长治久清的必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该调蓄池可在旱季、雨天通过收集排水系统中合流污水、初期雨水等,提高泵站截流污水的浓度,对入河污染物进行控制,减少泵站放江对河道黑臭的影响,维持黑臭河道治理的效果,实现长治久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8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