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化退挡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6272.3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宋秀锋;宋勇道;王小飞;李育;唐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F16H63/32;F16H6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 变速器 优化 控制 方法 | ||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化退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拨叉的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转换算法得到拨叉的实际绝对位置,压力阀和流量阀根据实际绝对位置通过联合压力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实现优化退挡控制;所述的绝对位置是指在变速箱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维持不变的位置,具体为:中位及各挡位的在挡点;所述的相对位置是指通过拨叉位置传感器得到的百分比形式的拨叉位置。本发明经过实车验证,在保证退挡过程的平顺性、快速性、精准性以及可控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换挡品质并缩短了换挡时间,可以达到80ms退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变速器控制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化退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双离合变速器换挡是通过控制奇偶离合器和换挡拨叉实现的,提升拨叉控制的精确性与快速性,能够优化双离合变速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现有技术中,退挡不平顺造成用户的体验感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化退挡控制方法,通过对拨叉相对位置与绝对位置的转换算法,采用PID算法及三角函数滤波算法,进一步保证退挡的平顺性、快速性、精确性和可控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拨叉实际相对位置、自适应得到的拨叉中位相对位置和拨叉最大换挡行程相对位置与拨叉最大换挡行程绝对位置转换算法得到拨叉的实际绝对位置,压力阀和流量阀根据实际绝对位置通过联合压力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实现优化退挡控制。
所述的拨叉最大换挡行程是指由机械结构决定的拨叉由中位往在挡位置运动的最大位移。
所述的相对位置是指通过拨叉位置传感器得到的百分比形式的拨叉位置。
所述的绝对位置是指以毫米为单位的拨叉机械位置。
所述的拨叉的实际绝对位置为:
其中:GC_l_PosFrk为拨叉实际绝对位置且单位为mm,NeutPctAda为自适应得到的拨叉中位相对位置且单位为%,AC_Pct_ShftFrkGearVct为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拨叉实际相对位置且单位为%,GearPctAda为自适应得到的拨叉最大换挡行程相对位置且单位为%,GearAbs为拨叉最大换挡行程且单位为mm。
所述的压力控制是指:当拨叉位于中间位置状态和在挡位置状态时,根据拨叉的实际绝对位置通过目标压力计算公式得到目标压力,再由压力阀的P-I特性曲线得到目标电流;当拨叉位于中位时,压力阀的目标压力为零。
所述的中间位置状态为介于中位和在挡点之间的位置状态。
所述的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由流量阀实现,其中:当拨叉位于中间位置状态和在挡位置状态时:当退1/3/6/4挡时,流量为正,最终流量会对速度控制流量与位置控制流量取大;当退5/7/2/R挡时,流量为负,最终流量会对速度控制流量与位置控制流量取小;将所得目标流量通过流量阀的Q-I特性曲线得到目标电流;当拨叉位于中位时,流量阀的目标流量为零。
所述的速度控制是指:根据公式计算瞬时目标位置,由瞬时目标位置计算目标速度,从而得到速度控制目标流量,当达到退挡时间时,瞬时目标位置与最终目标位置相等。
所述的瞬时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差值采用PI调节以使实际位置跟随瞬时目标位置。
所述的位置控制是指根据公式计算位置控制目标流量。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经过实车验证,在保证退挡过程的平顺性、快速性、精准性以及可控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换挡品质并缩短了换挡时间,可以达到80ms退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系统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6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射性气体取样装置及其取样方法
- 下一篇:扫描装置及其扫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