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7529.7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7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鹰之;后藤田研二;桑本祐纪;武内智哉;原田佑公;中田明;宫坂贤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2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控制装置(90),应用于具备发动机(12)、电动机(MG1)及旋转构件(26)的车辆(10),所述旋转构件(26)设置于该发动机与该电动机之间,且具有与输入转矩(Tin)相关联的旋转特性(K1、B),
所述车辆用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旋转特性来进行规定的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备旋转锁定机构(36),所述旋转锁定机构阻止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发动机侧的连结部(26a)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旋转,
所述车辆用控制装置具有:
特性检测部(96),所述特性检测部通过在利用所述旋转锁定机构阻止了所述连结部的旋转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电动机对所述旋转构件施加转矩并计测该旋转构件的扭转角(Φ),由此检测所述旋转特性;以及
特性对应控制部(92),所述特性对应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特性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旋转特性来设定与发动机旋转速度(Ne)相关联的控制值(Ne、Ne1、Ne2、Nei),并使用该控制值进行规定的控制,
所述车辆为在所述旋转构件与驱动轮(1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连结有第二电动机(MG2)的混合动力车辆,所述第二电动机能够作为驱动力源进行利用,
作为所述旋转特性,所述特性检测部检测刚性值及滞后,所述刚性值相当于输入转矩的变化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扭转角的变化的比例,所述滞后为所述扭转角增加时与减少时的输入转矩之差,
所述特性对应控制部具有发动机行驶控制部(100),所述发动机行驶控制部根据该刚性值及该滞后来设定发动机旋转速度,以便在将所述发动机用作驱动力源进行行驶时,在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矩在0附近进行拖拽旋转的情况下,针对作为所述控制值的所述发动机旋转速度,在所述刚性值高的情况下,与所述刚性值低的情况相比,提高该发动机旋转速度,在所述滞后大的情况下,与所述滞后小的情况相比,提高该发动机旋转速度。
2.一种车辆用控制装置(90),应用于具备发动机(12)、电动机(MG1)及旋转构件(26)的车辆(10),所述旋转构件(26)设置于该发动机与该电动机之间,且具有与输入转矩(Tin)相关联的旋转特性(K1、B),
所述车辆用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旋转特性来进行规定的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备旋转锁定机构(36),所述旋转锁定机构阻止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发动机侧的连结部(26a)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旋转,
所述车辆用控制装置具有:
特性检测部(96),所述特性检测部通过在利用所述旋转锁定机构阻止了所述连结部的旋转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电动机对所述旋转构件施加转矩并计测该旋转构件的扭转角(Φ),由此检测所述旋转特性;以及
特性对应控制部(92),所述特性对应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特性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旋转特性来设定与发动机旋转速度(Ne)相关联的控制值(Ne、Ne1、Ne2、Nei),并使用该控制值进行规定的控制,
作为所述旋转特性,所述特性检测部检测刚性值及滞后,所述刚性值相当于输入转矩的变化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扭转角的变化的比例,所述滞后为所述扭转角增加时与减少时的输入转矩之差,
所述特性对应控制部具有发动机起动控制部(104),所述发动机起动控制部根据该刚性值及该滞后来设定曲轴转动结束判定值,以便在利用所述电动机使所述发动机曲轴转动并进行起动时,针对与发动机旋转速度相关联地结束所述曲轴转动的所述曲轴转动结束判定值(Ne1),在所述刚性值高的情况下,与所述刚性值低的情况相比,提高该曲轴转动结束判定值,在所述滞后大的情况下,与所述滞后小的情况相比,提高该曲轴转动结束判定值,
所述曲轴转动结束判定值为所述控制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75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