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锡掺杂提高低温烧结铌三铝临界电流密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4926.7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宗青;李新华;温馨;赵欢欢;刘永长;刘晨曦;余黎明;郭倩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B22F3/10;C22C1/04;C22C27/02;H01B12/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一同创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超导体 低温烧结 球磨罐 石英管 锡掺杂 预合金 铌三 球磨机 临界电流密度Jc 粉末压片 个数量级 混合粉末 随炉冷却 未掺杂 质量比 称量 磨球 球磨 密封 装载 掺杂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锡掺杂提高低温烧结铌三铝临界电流密度的方法。将纯Nb粉、纯Al粉和纯Sn粉按原子比例Nb3(Al1‑xSnx)称量,x为0.10~0.35,混合倒入球磨罐中;磨球和混合粉末质量比9~11:1,球磨罐密封;球磨罐装载在球磨机上,转速为350~450rad/min球磨,得到Nb‑Al‑Sn预合金粉末;将预合金粉末压片并真空封入石英管中,将石英管进行烧结,烧结温度800~900℃,烧结完成后随炉冷却得到掺杂Sn的Nb3Al超导体。本发明得到超导体其临界电流密度Jc在1.6×104A·cm‑2~1.6×105A·cm‑2(4.2K,5T)之间,比未掺杂Nb3Al提高1~2个数量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锡掺杂提高低温烧结铌三铝临界电流密度的方法,属于超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铌三铝(Nb3Al)超导材料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更重要的是其应力应变容许性能优势明显,能在较高的应力下依然保持良好的传输电流的能力,被认为是制备长距离输电线的理想材料。另外,Nb3Al超导材料也可以较好地应用在条件严刻的航空航天、探测器等精密的高科技产业当中。
制备Nb3Al超导材料的传统方法一般有快速加热快速凝固法、雾化法和激光熔炼法等,这类方法所需的热处理温度通常高于1000℃,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不适宜大规模生产。而采用球磨法与后续低温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Nb3Al超导材料,不仅设备易得、工艺过程简单,其热处理温度也显著降低(低于900℃)。而且该法还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的Nb3Al晶粒,能够显著改善其载流能力,因而是一种非常节约能耗、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尽管前期已有报道称通过球磨加后期烧结成功合成了Nb3Al超导相,但其超导性能却通常较低。临界电流密度Jc是超导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代表的是超导材料在外场下的电流传输能力,这往往决定着超导材料是否可以实际应用。根据前期文献报道可知,通过球磨加后期烧结得到Nb3Al超导相的Jc仅为103A·cm-2(4.2K,5T)。Jc值低意味着传输电流的能力较差,这直接导致其不能实际应用。为了改善球磨法制备的Nb3Al的超导性能,许多研究者尝试在Nb-Al二元体系中添加第三组元。有研究表明,第三组元掺杂可以改善Nb3Al的临界转变温度Tc,但其对于Jc的影响的研究却很少。根据近期Phase formation and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mechanically alloyed Nb3(Al1-xGex)system(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9(2016),075001)一文的报道,Ge掺杂后Nb3Al的Jc提高到1.5×104A·cm-2(4.2K,5T),但其需要的烧结温度却高达1100℃,这与我们利用球磨法降低其烧结温度的初衷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背景,为进一步提高Nb3Al的Jc并保证后续烧结温度维持在低温水平,我们提出了一种锡掺杂提高低温烧结铌三铝临界电流密度的方法。该方法的烧结温度仅为800~900℃,由该法得到的Nb3Al的Jc为1.6×104A·cm-2~1.6×105A·cm-2(4.2K,5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4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造含有随形水路零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细碳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