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多模式切换的伺服电机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8615.6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6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浩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2K11/21;H02K9/06;H02P6/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周溪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切换 伺服 电机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多模式切换的伺服电机及其方法,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定位装置,所述电机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内腔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壳体内腔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子铁芯,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且位于定子铁芯的内圈环向固定连接有定子绕组。本发明通过设置定子铁芯、微型变频器、控制按钮、集成电箱和转速测量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可对伺服电机的转速进行多模式切换,这样伺服电机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伺服电机在使用时,因其转速不能进行多模式切换,造成伺服电机只能以固定的转速运行,从而导致伺服电机出现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多模式切换的伺服电机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电机的种类较多,伺服电机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各类工业生产中,伺服电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伺服电机在使用时,伺服电机的转速不能进行多模式切换,这样使得伺服电机的转速较为固定,从而导致伺服电机出现使用不便的问题,给伺服电机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不利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模式切换的伺服电机及其方法,具备对伺服电机的转速进行多模式切换的优点,解决了伺服电机出现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模式切换的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定位装置,所述电机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内腔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壳体内腔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子铁芯,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且位于定子铁芯的内圈环向固定连接有定子绕组;
所述安装定位装置左侧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正表面左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键槽,所述主轴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安装定位装置和电机壳体并延伸至散热箱的内腔,所述主轴表面的右侧套设有散热风扇,所述主轴表面的中心处套设有转子铁芯,所述电机壳体内腔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速测量传感器,所述电机壳体顶部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集成电箱,所述电机壳体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电机壳体顶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变频器,所述集成电箱的输出端与控制按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的输出端分别与转速测量传感器和微型变频器电性连接,所述转速测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型变频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型变频器的输出端与定子铁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右侧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左侧表面的四角均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板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腔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主轴配合使用的活动孔,所述主轴的表面与活动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圆形凹槽的内腔环向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设在主轴的表面,所述定位套的内圈与主轴的表面通过平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的外圈环向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表面与电机壳体内腔两侧的连接处均通过支撑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支撑轴承配合使用的放置孔,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与放置孔的内腔为过盈配合,所述电机壳体内腔右侧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开设有漏孔,所述主轴右侧的直径小于左侧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浩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浩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8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封装件及其制法与封装用基板
- 下一篇:电子设备及屏幕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