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较大型连杆的锻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2155.4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金雕铸锻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76 | 分类号: | B21K1/76;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3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型 挤压模腔 预锻上模 坯料 热锻 阶梯形结构 锻造 预锻下模 较大型 料槽 上模 下模 大端 椭圆形结构 技能要求 距离缩短 一次加热 正对设置 制坯工序 制坯设备 终锻成形 工艺流程 槽中间 上下模 预锻模 凸台 小端 预锻 加热 搬运 移动 资金 | ||
1.一种较大型连杆的锻造方法, 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内侧设置预锻上模挤压型槽(3),所述下模(2)内侧设置与预锻上模挤压型槽(3)正对设置的预锻下模挤压型槽(4),所述预锻上模挤压型槽(3)和预锻下模挤压型槽(4)中间形成热锻挤压型槽,所述热锻挤压型槽包括挤压模腔(9)和阶梯形结构的阻料槽,所述挤压模腔和阶梯形结构的阻料槽相连,所述热锻挤压型槽大端头部为预锻模腔,小端头部上下模均不设计预锻孔的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较大型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槽由水平桥部(5)、阶梯形高压阻料型槽(6)以及余料仓部(7)组成,所述阶梯形高压阻料型槽(6)与水平面呈70°夹角;所述水平桥部(5)高度8-10mm,宽度30mm,所述水平桥部(5)内侧与模腔相连,倒圆角R3-R5,所述水平桥部(5)外侧与阶梯形高压阻料型槽(6)相连接,连接部位圆角R3-R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较大型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由三个阶梯形状组成,每个阶梯竖直面做1.5°的拔模斜度,所述阻料阶梯凸起部位到上模70°平面最小桥部高度3.5-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较大型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模腔(9)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挤压模腔(9)截面积比该部位终锻模腔(8)截面积大15-20%,沿坯料挤出方向上下模做出2°斜度,沿挤出方向截面逐渐加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较大型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透热圆坯料移至预锻模腔,以大端为基准,下模挤压型槽上的圆弧R底面定位,压力机打击行程开始,上模腔接触坯料迫使坯料变形,坯料向横向和纵向延展;
B、当坯料横向流动至水平桥部时,上下水平桥部压紧坯料横向流动阻力加大,当与倾斜阶梯阻料槽接触后,余料流动方向折转70°角,阻力再次增大,随上模打击下行坯料进入倾斜阻料型槽,而倾斜阻料槽的厚度越来越小,加之倾斜阻料槽的阶梯形设计,阻料力急剧增加,纵向型槽沿金属方向做成圆锥面减少流动阻力,使金属做更多纵向流动,充满连杆小端;
C、小端头部上下模均不设计预锻孔的凸台,以免影响杆部挤压时金属的轴向流动,每个阶梯竖直面做1.5°的拔模斜度,由于角度较小,可以增加锻坯的附着力,使得锻件始终附着在下模,方便出模和移动;
D、预锻打击行程完成后,下顶出杆将预锻件顶出,平移至侧面的终锻模腔内,靠预锻件外形与终锻模腔定位,再次打击进行终锻成形,上模随滑块回程后,下顶杆顶出锻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金雕铸锻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金雕铸锻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21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