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3851.5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明;冯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双翼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10;F01N3/021;F02D41/00;F01N3/28;F01N3/06;F01N9/0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陈丽丽 |
地址: | 21418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柴油机 排气管 尾气净化系统 排气 碳烟过滤器 氧化催化器 尾气 分管 废气回流 电控箱 进气管 柴油机尾气处理 催化氧化 排放性能 颗粒物 捕集 分流 | ||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其中,所述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包括:排气分管,所述排气分管设置在防爆柴油机的排气管上,用于将排气管中的尾气进行分流;氧化催化器,所述氧化催化器与所述排气分管连接,用于对排气管中的尾气进行催化氧化;碳烟过滤器,所述碳烟过滤器与所述氧化催化器连接,所述碳烟过滤器用于捕集排气管的尾气中的颗粒物;废气回流电控箱,所述废气回流电控箱与所述排气分管以及防爆柴油机的进气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中的尾气进入所述进气管。本发明提供的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能够有效提升防爆柴油机的排放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矿用防爆柴油机是一种在地面柴油机基础上增加或者改造原机进排气系统从而能够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安全使用的柴油机,目前国内大面积使用国二排放标准的防爆柴油机,早在2014年国家就开始强制推行国三排放标准,各大主机厂给予的方案都是更换电喷柴油机,这样一来用户需要格外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而且直接强制报废尚在服役年限内的柴油动力设备对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其中,所述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净化系统包括:
排气分管,所述排气分管设置在防爆柴油机的排气管上,用于将排气管中的尾气进行分流;
氧化催化器,所述氧化催化器与所述排气分管连接,用于对排气管中的尾气进行催化氧化;
碳烟过滤器,所述碳烟过滤器与所述氧化催化器连接,所述碳烟过滤器用于捕集排气管的尾气中的颗粒物;
废气回流电控箱,所述废气回流电控箱与所述排气分管以及防爆柴油机的进气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中的尾气进入所述进气管。
优选地,所述氧化催化器包括:第一保温衬垫、第一减震护套、催化单元、第一定位套和第一水套壳体,所述第一保温衬垫套设在所述催化单元外侧,所述第一保温衬垫和所述催化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水套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温衬垫与所述第一水套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减震护套,所述催化单元与所述第一水套壳体的一端侧边之间设置第一定位套。
优选地,所述催化单元上设置有多个直通气道和多个旁通气道,所述旁通气道位于所述旁通气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旁通气道的数量小于所述直通气道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氧化催化器包括两个第一减震护套,且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衬垫的外侧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碳烟过滤器包括:第二水套壳体、碳烟过滤单元、第二减震护套、第二保温衬垫、第二定位套和旁通阀,所述碳烟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保温衬垫均位于所述第二水套壳体内,且所述第二保温衬垫套设在所述碳烟过滤单元外侧,所述第二保温衬垫与所述第二水套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护套,所述碳烟过滤单元与所述第二水套壳体的一端侧边之间设置第二定位套,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套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水套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碳烟过滤单元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进气孔道和排气孔道。
优选地,所述碳烟过滤器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减震护套,且两个所述第二减震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衬垫的外侧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双翼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双翼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