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露天采坑清淤及淤泥处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1166.7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林;黄小忠;王亮;祝小龙;苗涛;夏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E03F5/10;E03F5/22;E02D17/18;E02D31/0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许瑞祥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露天采坑 滤水结构 淤泥脱水 排土场 清淤 设备投资费用 分层处理 干化脱水 过滤性能 露天开采 重力自然 构筑 截水沟 排水泵 渗透性 泥水 抽干 浮箱 排出 砌筑 碎石 截流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露天采坑清淤及淤泥处置的方法,在露天采坑上部台阶砌筑截水沟,将采坑周边汇水截流至排水泵池,直接排出;同时,在排土场构筑滤水结构以备清理出的淤泥脱水,接着在坑底进行泥水分层处理,即采用浮箱泵将淤泥上部的水抽干,再对淤泥铲装外运。将运出采坑的淤泥倒入排土场预先构筑好的滤水结构内,利用自身重力自然干化脱水。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露天开采的设备、淤泥中水的渗透性和粗碎石的过滤性能,不仅设备投资费用较低,而且对淤泥脱水有着很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露天矿山采坑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露天采矿采坑淤泥现场清理及淤泥处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大气降水以及采场周边局部地层涌水均会冲刷台阶边帮,致使被爆破松动后的边帮岩土散落至采坑底部,经积水浸泡后产生大量淤泥,阻碍矿山的正常生产工作。
现有的清淤技术多用于为湖泊、河道、水库等地面设施,尚无针对露天矿山的清淤技术。由于露天采坑底部长期积水,淤泥经沉淀后呈饱和状态沉于坑底,且不同部位淤泥沉淀厚度并不均匀。若采用泥浆泵输送淤泥,则需要不断移动泵体位置以及变更管路,并且稀释后的淤泥体积量较大,所需堆排空间要求较大、沉淀需要的时间较长。目前淤泥处理技术应用最多的为机械脱水法,该方法设备投入大、处理效率底、运行维护复杂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露天采坑清淤及淤泥处置的方法,采用的截水沟、泥水分层处理和构筑滤水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露天采坑的清淤及淤泥处置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露天采坑清淤及淤泥处置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露天采场边帮1的坡脚修筑边帮截水沟,将截流水直接引至排水仓水池;
步骤二:从淤泥量相对较浅的采坑深水区布置浮箱排水泵,将采坑底部水抽排至排水仓水池;
步骤三:淤泥露出水面后,通过反铲、运输汽车等设备将淤泥运出采场排倒至预先修筑完成的排土场淤泥脱水结构中自然脱水。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土场淤泥脱水结构的修筑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排土场中部开挖受淤空间,要求空间呈缓斜状以利淤泥水往单侧汇集,挖出的岩土分别堆置在下游坝及上游排倒平台上;
步骤二:在上游排倒平台表面铺置一层防渗土工布;
步骤三:在受淤空间底层铺筑一层厚度为0.5m的粗碎石层作为过滤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受淤空间为缓斜状,具体为靠近下游坝低,靠近上游排倒平台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游排倒平台的边缘设置有倒车挡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方法通过设置截水沟减少汇入坑底水量、坑底泥水分层处理以及在排土场进行对淤泥脱水的方式,与常规方法相比,充分利用矿山已有设备,避免了新增清淤设备和管道费用,消除了低浓度淤泥在外部堆置的不良环境影响,降低了清淤成本,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露天坑底清淤泥水分层清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排土场淤泥脱水结构剖面示意图;
1-露天采场边帮;2-边帮截水沟;3-底部沉淀淤泥;4-浅层沉淀水;5-浮箱排水泵;6-排水仓水池;1’-排土场原始水平地貌;2’-下游坝;3’-上游排倒平台;4’-粗碎石层;5’-下游集水沟;6’-防渗土工布;7’-倒车挡墙;8’-淤泥。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1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