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C-MS技术同时测定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2453.X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国;陈艳明;郑顺亮;王思瑶;李萍;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1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c ms 技术 同时 测定 中药 制剂 多种 成分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多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具体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结合多反应监测(MRM),建立了天龙通络胶囊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对天龙通络胶囊中31种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有利于提高天龙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液质联用(LC-MS)技术同时测定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一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反应监测(MRM),建立了天龙通络胶囊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以提升其质量控制水平。
背景技术
天龙通络胶囊由地龙、天麻、丹参、川芎、人工牛黄等五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中医药经典配伍理论组方而成,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豁痰开窍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及瘫痪、半身不遂、舌强语塞、手脚麻木等中风后遗症。授权公告号CN102125662 B,其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复方中药、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发明专利公开了该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天龙通络胶囊的物质基础研究相对较少,现行标准的含量测定项下也只对“臣药”天麻中的成分天麻素进行测定,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相对单一而缺乏更好的代表性和全面性。因此,深入天龙通络胶囊的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一种同时测定其中多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作为其质量控制手段势在必行。本发明研究建立和验证了一种基于液质联用(LC-MS)技术同时测定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有利于提高天龙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液质联用(LC-MS)技术同时测定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建立天龙通络胶囊中31种主要成分的LC-MS(MRM)分离和同时含量测定方法,以提升天龙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水平。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和步骤实现:
(1)对天龙通络胶囊进行提取。其中,对天龙通络胶囊提取可以采用中药制剂样品溶液的常规提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热提取、超声提取、索氏提取等,进一步的,优选超声提取;提取溶剂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甲醇、乙醇、水、不同比例的甲醇-水和不同比例的乙醇-水等;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可根据具体待测样品进行考察优化。
其中,以HPLC-MS测定的化合物的数量和主要化合物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天龙通络胶囊样品进行了提取溶剂类型(甲醇、乙醇、水、50%甲醇-水和50%乙醇-水)、提取溶剂的组成(10%、30%、50%、70%和90%的乙醇-水)、料液比(1∶5、1∶20、1∶80、1∶160、1∶320、1∶640、1∶1280、1∶2560)、提取温度(20℃、30℃、40℃、50℃)、提取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等的考察,优选提取条件。
进一步的,天龙通络胶囊的提取条件优选为50%乙醇-水超声提取30min,提取温度20℃,料液比1∶320。
(2)将天龙通络胶囊样品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其中,样品溶液可采用高速离心或0.2μm滤膜过滤等方式进行样品进样前处理;其中,色谱柱采用C18为固定相;流动相包含且不限于甲醇、乙腈,不同浓度的含酸、或含碱、或含缓冲盐等水溶液;柱温、流速、进样体积、流动相组成及梯度洗脱条件根据所用的色谱柱可适当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2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