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9041.9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7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宝莹;佘之蕴;沈宏林;范安妮;张娟;林耀文;刘海卿;苏妙仪;周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N15/10 | 分类号: | G01N15/10;C12Q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102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发酵 乳中 乳酸菌 方法 | ||
1.一种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定标模型:
采集发酵乳作为定标集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定标集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得出定标集样品的乳酸菌数实测值,并转换成对数值,建立基础数据库;
同步对定标集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录制定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近红外光谱数据库;
将所述定标集样品的乳酸菌数基础数据库与所述近红外光谱数据库进行一一对应,建立乳酸菌数定标模型;
(2)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步骤(1)中所述的乳酸菌数定标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3)待测发酵乳样品的检测:将待测发酵乳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获得待测发酵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将数据导入步骤(1)中建立的乳酸菌数定标模型,结果经换算得待测发酵乳样品的乳酸菌数的预测值;
步骤(1)中对定标集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时,采用的近红外光谱仪为ThermoANTARIS Ⅱ,配制InGaAs检测器,透射采样模块、Result 3数据采集软件和TQ Analyst 8数据分析软件;
步骤(1)中对定标集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时,所述定标集样品采用聚乙烯密封袋采样,采样后密封并应在15min内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防止乳酸菌数在常温下发生变化而影响结果;
所述的透射采样模块为凹字形压块,所述定标集样品采用聚乙烯密封袋采样后密封,置于所述近红外光谱仪的积分球漫透射光孔上,然后采用凹字形压块压紧,其中凹字形压块的凹槽部正对聚乙烯密封袋,所述凹字形压块中的凹槽的深度为3mm,录制定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
步骤(1)中建立乳酸菌数定标模型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经过savitzky-golayfilter数据点为7,3项式平滑滤波处理,并结合一阶导数和多元散射校正对近红外光谱的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1)中建立乳酸菌数定标模型时,选取波段为5569-5716cm-1、5724-6403cm-1、7197-7506cm-1范围内的光谱数据建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乳酸菌数包括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计数A、嗜热链球菌计数B以及乳酸菌总数C,其中乳酸菌总数C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计数A与嗜热链球菌计数B二者结果之和;步骤(1)中所述乳酸菌数定标模型包括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计数A、嗜热链球菌计数B以及乳酸菌总数C的定标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Result 3数据采集软件采集时,以积分球漫透射方式和空气为背景,设置分辨率8cm-1,扫描范围4000~10000cm-1,扫描次数为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对定标集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时,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恒温恒湿室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方法剔除发酵乳中异常数据,获得定标集样品,提高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可靠性;步骤(1)中所述发酵乳为含活乳酸菌的发酵乳,所述定标集样品包括校正集样品和验证集样品,步骤(2)中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所述的乳酸菌数定标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时,从定标集样品中取出85%的样品作为校正集样品进行建模,以剩下的15%样品作为验证集样品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未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广东省试验认证研究院、华安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0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