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胶精制再生基础油的脱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0685.X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曾弦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塔 气体储存罐 硅胶精制 冷凝管 导管 气体回流装置 再生基础油 气体出口 脱附装置 一端连接 开口 氮气 气液分离罐 传热 表面设置 反应塔顶 硅胶入口 进出管口 罗茨风机 生产效率 水平设置 吸附溶剂 热载体 溶剂 硅胶 加热 连通 进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精制再生基础油的脱附装置,包括硅胶精制装置和气体回流装置,所述硅胶精制装置包括反应塔,所述反应塔表面设置有若干进出管口,包括依次水平设置于反应塔顶部的硅胶入口、吸附溶剂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回流装置包括气体储存罐,所述气体储存罐设置有若干个开口,所述气体储存罐通过开口和导管与设置于气体储存罐一侧的罗茨风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应塔顶端的气体出口通过导管与设置在反应塔一侧的冷凝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设置于所述冷凝管另一侧的气液分离罐的进口连通。本发明以氮气作为热载体,对硅胶和溶剂进行加热,对物质进行传热输热,实现了装置的连续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胶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胶精制再生基础油的脱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再生Ⅱ类基础油是通过加氢工艺来完成的,该方法存在安全稳定性差、成本高、设备投资大等缺陷。最新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硅胶等吸附剂进行吸附抽提获得再生Ⅱ类基础油,由于硅胶的极性较强,可吸附废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硅胶吸附后其表面一般都会粘附部分润滑油,硅胶之间的间隙也会夹杂部分润滑油,这些吸附润滑油的硅胶如果直接作为垃圾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该方法中吸附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饱和,无法继续吸附。目前,传统的硅胶再生方法,一般都是通过煅烧实现,此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并没有利用科学、绿色的方法对硅胶进行再生,也并没有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且设备耗能大,并不是最理想的吸附剂再生装置及方法。此外,对于吸附后硅胶的再生处理又伴随着进出料等繁琐操作,过程中也会对硅胶本身造成一定的破损,从而降低硅胶再生产率。因此,开发一种设备简单易行、可操作、效果显著、能够简化硅胶再生工序装置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环保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硅胶精制再生基础油的脱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硅胶精制再生基础油的脱附装置,包括硅胶精制装置和气体回流装置,所述硅胶精制装置包括竖直固定于地面的柱状反应塔,所述反应塔表面设置有若干进出管口,包括依次水平设置于反应塔顶部的硅胶入口、吸附溶剂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反应塔侧表面上端设置有二号出油口,所述反应塔底部分别依次横向设置有一号出油口、进油口和气体入口;
所述气体回流装置包括气体储存罐,所述气体储存罐设置有若干个开口,所述气体储存罐通过开口和导管与设置于气体储存罐一侧的罗茨风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罗茨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设置于所述罗茨风机一侧的电加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与设置于装置外部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热气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反应塔下端的气体入口连通;
所述反应塔顶端的气体出口通过导管与设置在反应塔一侧的冷凝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设置于所述冷凝管另一侧的气液分离罐的进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罐设置有气体出口端,所述气体出口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气体储存罐的气体进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硅胶的吹脱-吸附在同一装置中进行,利用氮气对吸附后硅胶进行吹脱,从而使硅胶壳继续进行吸附精制操作,实现了装置的连续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硅胶精制再生基础油的脱附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吸附后硅胶脱油
反应塔吸附精制基础油后,排空内部基础油,启动罗茨风机、电加热器,向反应塔内通入加热后的氮气,对内部吸附后的硅胶进行吹脱脱油;
S2:氮气循环
吹脱后夹带部分基础油的氮气由气体出口排出,启动冷凝装置,将气体冷凝后输入气液分离罐中,氮气与基础油分离,基础油由气液分离罐的出口端排出,所述氮气再次回流进入气体储存罐,并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0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