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户式辐射冷暖与新风高效一体化处理装置及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1874.9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殷勇高;王远;张凡;吕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4;F24F7/003;F24F8/108;F24F11/77;F24F11/84;F24F11/85;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冷暖 新风 高效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运行 方法 | ||
1.一种户式辐射冷暖与新风高效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除湿/加湿模块和冷/热水配水箱,所述新风除湿加湿模块包括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所述冷/热水配水箱包括制冷剂侧换热盘管、搅拌器、溶液侧换热盘管、冷/热水出口、第一冷/热水进口和第二冷/热水进口,所述制冷剂侧换热盘管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压缩机,制冷剂-溶液换热器,风冷冷凝器和膨胀阀形成蒸气压缩式循环回路,所述溶液侧换热盘管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和蓄能储液箱形成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所述冷/热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热水泵后,通过辐射末端连接至第一冷/热水进口,并且通过表面冷却器或表面加热器连接至第二冷/热水进口,形成水循环回路,其中,所述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一溶液阀、第一溶液泵后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二溶液阀连接至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另外一个支路通过第三溶液阀、溶液侧换热盘管与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的喷淋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溶液泵后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五溶液阀后连接至蓄能储液箱,另外一个支路通过第四溶液阀、制冷剂-溶液换热器连接至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的喷淋入口;所述蓄能储液箱的输出端经过第六溶液阀、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阀、溶液侧换热盘管连接至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的入口;所述冷/热水出口连接至冷热水泵后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一冷热水流量调节阀和辐射末端连接至第一冷热水进口,另外一个支路通过第二冷热水流量调节阀、表面冷却器或表面加热器接至第二冷热水进口;所述新风除湿/加湿模块中依次通过表面冷却器或表面加热器、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过滤器和新风风机对新风进行处理后将新风输送到室内,所述压缩机与制冷剂-溶液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四通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式辐射冷暖与新风高效一体化处理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冷模式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出口处的溶液通过第一溶液阀、第一溶液泵后,在第二溶液阀关闭、第三溶液阀开启时,流经第三溶液阀,在冷/热水配水箱的溶液侧换热盘管向冷冻水放热后,从喷淋入口进入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对新风进行除湿,完成除湿侧溶液自循环,在第二溶液阀开启、第三溶液阀关闭时,流经第二溶液阀,进入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出口处的溶液通过第二溶液泵后,在第四溶液阀开启、第五溶液阀关闭时,流经第五溶液阀,在制冷剂-溶液换热器内从制冷剂中吸热后,从喷淋入口进入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向部分冷凝器排风释放水分进行再生过程,完成再生侧溶液自循环,在第四溶液阀关闭、第五溶液阀开启时,流经第五溶液阀,进入蓄能储液罐;蓄能储液罐出口处的溶液在第六溶液阀开启、第三溶液阀开启、第一溶液阀关闭、第二溶液阀关闭时,依次流经第六溶液阀、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阀、溶液侧换热盘管后进入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
冷冻水循环中,冷/热水出口的冷冻水通过冷热水泵后,一部分流经第一冷热水流量调节阀,在辐射末端中吸收室内环境热量后送入第一冷/热水进口 ,另一部分流经第二冷热水流量调节阀,在表面冷却器中吸收新风热量后送入第二冷/热水进口 ;
新风除湿过程中,室外新风先经过表面冷却器进行预冷预除湿,再进入新风溶液除湿再生器与低温溶液直接接触,含湿量进一步降低,然后进入过滤器除去空气中夹带的液沫,完成新风除湿过程,最后送入室内环境;
溶液再生过程中,流经风冷冷凝器进行吸热升温后的部分空气进入室外溶液除湿再生器,与高温溶液直接接触,吸收溶液中的水分使溶液浓度上升,完成溶液再生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18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