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4439.1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7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峰;黎平;邹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智能 生成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1,录入已有测试项目并设置项目标签属性;步骤S2,录入已有测试用例并设置用例标签属性;步骤S3,建立需测试项目P的项目标签属性;步骤S4,选择需测试项目P的测试用例模块M;步骤S5,选择测试用例模块M的用例标签属性;步骤S6,根据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和用例标签属性,分别检索已有测试项目的项目标签属性和用例标签属性;步骤S7,计算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和用例标签属性之间的相关匹配度;步骤S8,选取匹配度最大的集合作为测试用例模块M的测试用例集合。本发明能够自动化生成测试用例,覆盖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并涉及采用了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测试实施过程中,手工编写测试用例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同一功能的测试用例,在执行步骤、前置条件和预期结果等上会有不同程度的相似的地方,这些重复性的工作是必须的但是又非常占用测试时间,而且每一个测试人员编写的测试用例格式和风格都不尽相同,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为自动化生成测试用例形成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生成测试用例以加速测试过程并提高测试覆盖率,能够减轻测试工作量,并且还能使测试文档内容统一适应性强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并进一步提供采用了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的系统。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录入已有测试项目并设置其项目标签属性;
步骤S2,录入已有测试用例并设置其用例标签属性;
步骤S3,建立需测试项目P的项目标签属性,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BS;
步骤S4,选择需测试项目P的测试用例模块M,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BS;
步骤S5,选择测试用例模块M的用例标签属性,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BS;
步骤S6,服务器BS根据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和用例标签属性,分别检索已有测试项目的项目标签属性和用例标签属性;
步骤S7,计算所述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和用例标签属性之间的相关匹配度;
步骤S8,选取匹配度最大的集合作为测试用例模块M的测试用例集合,并将其写入数据库中;
步骤S9,将所述测试用例模块M的测试用例集合返回至测试管理平台并实现展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已有测试项目的项目标签属性为{D1...Dn},已有测试用例的用例标签属性为{E1...En},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为{C1...Cn},测试用例模块M的用例标签属性为{A1..An},n为用于表示标签数量的自然数,所述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601,从已有测试项目的项目标签属性{D1...Dn}中检索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C1的项目属性;
步骤S602,从已有测试用例的用例标签属性{E1...En}中检索测试用例模块M的用例标签属性A1的用例属性;
步骤S603,依次类推,从已有测试项目的项目标签属性{D1...Dn}中检索测试用例模块M的项目标签属性Cn的项目属性;
步骤S604,依次类推,从已有测试用例的用例标签属性{E1...En}中检索测试用例模块M的用例标签属性An的用例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4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