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4′,5′-三氟-[1,1′-联苯]-2-胺的化学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4770.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1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华;张旭超;谭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11/52 | 分类号: | C07C211/52;C07C209/62;C07F5/02;C07C255/50;C07C253/30;C07C233/65;C07C23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苯 化学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4',5'‑三氟‑[1,1'‑联苯]‑2‑胺的化学合成方法,将式(IV)所示的3',4',5'‑三氟‑[1,1'‑联苯]‑2‑甲酰胺分散在次卤酸钠水溶液中,在碱存在条件下,于温度5~7℃反应1~3h,然后升温至70~73℃继续反应0.5~1.5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式(V)所示的3',4',5'‑三氟‑[1,1'‑联苯]‑2‑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3',4',5'‑三氟‑[1,1'‑联苯]‑2‑胺的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易行,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这为生产氟唑菌酰胺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性较高的选择,通过3,4,5‑三氟溴苯经硼酸化、偶联、水解以及降解等步骤得到3',4',5'‑三氟‑[1,1'‑联苯]‑2‑胺的新路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4′,5′-三氟-[1,1′-联苯]-2-胺的化学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3′,4′,5′-三氟-[1,1′-联苯]-2-胺是一种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胺的重要前体。氟唑菌酰胺是广谱、特效、选择性强、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的杀菌剂,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II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起抑制作用,从而抑制靶标真菌的种孢子萌发,芽管和菌丝体生长,已广泛应用于谷物、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氟唑菌酰胺是为巴斯夫公司发现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可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以及巴斯夫其他产品复配使用。
对于3′,4′,5′-三氟-[1,1′-联苯]-2-胺的制备,文献报道如下:
WO2010094736描述了一种通过N,N-二甲基-N′-(2-氯苯基)甲脒和3,4,5-三氟苯基溴化锌的Negishi反应制备3′,4′,5′-三氟-[1,1′-联苯]-2-胺,且N,N-二甲基-N′-(2-氯苯基)甲脒和3,4,5-三氟苯基溴化锌分别由邻氯苯胺和3,4,5-三氟溴苯制备,总反应收率为55%,合成方法路线如下:
该方法实际上是4步反应,总收率较低,整个操作会产生大量含镁和含锌的废液和废固,处理难度大,此外该过程使用催化剂Pd(dba)2(0.5mol%),成本较高,产业化难度大。
WO2013132006中报道的3,4,5-三氟苯肼和苯胺为原料合成3′,4′,5′-三氟-[1,1′-联苯]-2-胺,最终产率为59%,合成方法如下:
该路线原料3,4,5-三氟苯肼来源稀缺不易得,且反应中采用大大过量的苯胺(20eqiv.)和氧化剂MnO2(5eqiv.),成本较高;其次该方法产生约16%的副产物3′,4′,5′-三氟-[1,1′-联苯]-4-胺,产物难以分离;在氧化剂的存在下,苯胺易破坏,使得苯胺的回收困难,产生大量固废,不符合环境友好生产的要求
MaleckisA等人和Joshua B等人分别公开了以3,4,5-三氟苯硼酸和邻溴苯胺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得到3′,4′,5′-三氟-[1,1′-联苯]-2-胺的合成路线,合成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4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