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5457.1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佰和;周天娇;周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连接 充电变压器 金属电容 整流器 无线充电系统 金属导电板 充电机构 导电轨道 行车道 蓄电池 行驶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汽车底盘 升降机构 行驶过程 行驶里程 电缆线 底盘 嵌设 充电 平行 行车 电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沿道路铺设在行车道上的导电轨道和安装于电动汽车的底盘下方的充电机构;所述导电轨道包括两平行设于行车道中部并嵌设于路面的金属导电板,两金属导电板通过电缆线与电网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构包括两金属电容板、充电变压器以及整流器;两金属电容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汽车底盘相连,两金属电容板的上侧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电连接;所述充电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整流器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从而极大地延长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从而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全球普遍面临环保压力和能源危机的严峻形势,空气污染导致雾霾肆虐,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危机,电动车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
但现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一般续航能力在300公里左右,严重影响汽车与驾驶员工作效率,使得用户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公路行驶时经常有里程焦虑;同时,目前充电桩少,充电不方便等原因使电动汽车的普及遇到较大的困难。
因此,如何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以及充电不方便等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充电系统,能够在行驶过程中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从而极大地延长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并且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使充电更加方便,从而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铺设在行车道上的导电轨道和安装于电动汽车的底盘下方的充电机构;
所述导电轨道包括两平行设于行车道中部并嵌设于路面的金属导电板,在金属导电板的外侧包覆有硬质塑料壳;其中,两金属导电板通过电缆线、变频器、变压器与电网电连接;
所述充电机构包括两金属电容板、充电变压器以及整流器;两金属电容板均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且两金属电容板的宽度以及间距对应与两金属导电板的宽度及间距一致;两金属电容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汽车底盘相连,所述升降机构与电动汽车的ECU相连,通过该升降机构能够带动两金属电容板向下移动至与路面之间的间隙为1—10mm;两金属电容板的上侧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电连接;所述充电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整流器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结构更加简单,实施更加方便,工作过程中,通过ECU控制升降机构带动两金属电容板向下移动至与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通常在5-8mm之间,这样就能够实现金属电容板和金属导电板的配合形成电容器结构,这样,当金属导电板与电网接通(接入交流电)后,金属电容板也能够导电,从而向充电变压器输入电压,实现电流的传递,并且金属电容板和金属导电板采用非接触式充电,从而能够使充电更加方便;充电变压器再经整流器整流后为蓄电池供电,从而实现电动汽车边行驶边充电的过程,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蓄电池的续航能力,从而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进一步地,在电动汽车底盘的下侧设有两个距离传感器,其中一个距离传感器的位置与金属电容板的位置相对应,两距离传感器均与电动汽车的ECU相连。采用两个距离传感器,通过其中一个检测底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通过另一个检测底盘与金属电容板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ECU换算就能够得到金属电容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距离地控制,保证电流的稳定传输,从而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5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