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8063.1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吕剑英;李明磊;石广银;胡志耀;王又莹;宋贺月;郑飞;郭骏伟;张斌;郑冉;赵建峰;崔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9/04;E21D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通道 顶拱 上层 顶纵梁 导洞 施工 封底结构 结构施工 暗挖 边跨 二衬 下层 竖井 保证安全 超前支护 结构连接 临时施工 人工降水 无水作业 减压 承压水 轮廓线 大管 小管 地下水 水资源 车站 抵抗 | ||
1.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向围护结构(9)、顶纵梁(12)、顶拱二衬结构(14)、中板结构(15)、底板结构(16);
所述顶纵梁(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小导洞(4);所述顶纵梁(12)之间及顶纵梁(12)与上层小导洞(4)之间通过顶拱二衬结构(14)连接;所述顶拱二衬结构(14)的顶端固定设有顶拱边跨初支一(11)、顶拱边跨初支二(13);
所述顶拱二衬结构(14)下方依次设有中板结构(15)、底板结构(16),所述底板结构(16)的底端设有多个大管幕(5);
所述顶纵梁(12)的底端均设有钢管柱(10);所述钢管柱(10)的一端与顶纵梁(12)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中板结构(15)、底板结构(16)并固定安装于大管幕(5);
所述上层小导洞(4)的底端设有围护结构(9);所述围护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围护结构(9)、大管幕(5)固定连接;
相邻的所述大管幕(5)之间均设有多个小管幕(6),每个所述小管幕(6)内均设有冻结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幕(5)、小管幕(6)内均填充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小管幕(6)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7)连接。
4.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富水地层主体分层开挖施工前,结合地面周边环境及车站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形式,施工临时施工竖井(1)以及上层临时通道(2)、下层临时通道(3);在上层临时通道(2)内打设上层小导洞(4);在下层临时通道(3)内沿既定轮廓线打设大管幕(5)、小管幕(6);
在小管幕(6)内敷设冻结管(7),积极冻结形成冻土帷幕(8);在冻土帷幕(8)支护下,在小管幕(6)内部开孔打设管幕间连接螺栓(17),固定连接大管幕(5);
在上层小导洞(4)内沿既定轮廓线施工暗挖侧向围护结构(9)及钢管柱(10);待开挖到大管幕(5)顶标高处,在大管幕(5)内部人工开孔;在大管幕(5)内浇筑施工垫层,吊装安放侧向围护结构(9),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施工边桩冠梁,架立上层小导洞(4)内主拱的顶拱边跨初支一(11);回填上层小导洞(4)的上部空间;抽出中桩内的护壁泥浆,人工安装钢管柱定位器,并按照设计分节吊装、安装钢管柱以及钢管柱内的钢筋笼;钢管柱与钢护筒之间采用粗砂回填密实;施工顶纵梁(12),并预留主拱二衬的钢筋接头,铺设防水层;
开挖主拱土体,施做顶拱边跨初支二(13);逐段拆除上层小导洞(4)边墙,铺设防水层,立模浇筑顶拱二衬结构(14);
继续向下开挖土层到负一层中板底标高,平整地模,铺设防水层、浇筑负一层中板、中梁和中板结构(15),站厅层封闭成环;预留与下层侧墙接驳钢筋;
向下开挖土层到底板标高,铺设垫层、防水层,浇筑侧墙和底板结构(16);施工车站内部结构,车站主体土建施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80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