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结构及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5642.9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1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甲峰;吕玺琳;钱建固;王伟;李军世;苏尔好;翁锰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东民航机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机场 路基 不均匀 沉降 控制 结构 施工工艺 | ||
1.一种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清理整平施工场地,浇注素混凝土,范围为距离拱顶0.5m-1m;
步骤2:拆除素混凝土外周的部分基坑维护墙,拆除范围为距离道面结构层底标高2m-4m;
步骤3:在素混凝土之上分层填筑素土,采用台阶放坡填筑;在素土之上分段、分区、分层现场浇筑泡沫轻质土基,总浇筑厚度0.5m-2.5m,采用台阶放坡浇筑,沿纵向每隔10m-15m设置一道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1cm-2cm;
步骤4:进行道面结构层及其他附属设施施工;
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形成的不沉降结构,自下向上为素混凝土、素土和泡沫轻质土基,所述素混凝土沿高铁隧道纵向铺设于高铁隧道结构之上,所述素土分层填筑在素混凝土之上,所述泡沫轻质土基分层浇筑于素土之上,横向开挖台阶使素土和泡沫轻质土基的后层填筑的宽度大于前层填筑的宽度,形成不均匀沉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分层填筑素土,每层填筑厚度为0.3m-0.5m;所述步骤3)中的台阶放坡填筑素土,后层填筑的宽度大于前层填筑的宽度,两侧的台阶放坡比不小于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现场浇筑泡沫轻质土基,每层浇筑厚度为0.5m;
所述步骤3)中的台阶放坡浇筑泡沫轻质土基,后层浇筑的宽度大于前层浇筑的宽度,两侧台阶的放坡比不小于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现场浇筑泡沫轻质土基,纵向区段长度10m-15m,纵向浇筑段之间用模板支模,并在模板后敷设一厚度为1cm-2cm的泡沫塑料板,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留下泡沫塑料板作为变形缝,在上一道工序浇筑的泡沫轻质土基初凝前浇注下一道泡沫轻质土基。
5.一种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清理整平施工场地,浇注素混凝土,范围为距离拱顶0.5m-1m;
步骤2:拆除素混凝土外周的部分基坑维护墙,拆除范围为距离道面结构层底标高2m-4m;
步骤3:在素混凝土之上分层填筑加筋土层,采用台阶放坡填筑,每两层加筋土层之间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在加筋土层之上分层铺筑土工格室,总铺筑厚度1.5m,采用台阶放坡铺筑,沿纵向每隔10m-15m设置一道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1cm-2cm;
步骤4:进行道面结构层及其他附属设施施工;
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形成的不沉降结构,自下向上为素混凝土、加筋土层和土工格室,所述素混凝土沿高铁隧道纵向铺设于高铁隧道结构之上,所述加筋土层分层填筑在素混凝土之上,所述土工格室分层铺筑于加筋土层之上,横向开挖台阶使加筋土层和土工格室的后层填筑的宽度大于前层填筑的宽度,形成不均匀沉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分层填筑加筋土层,每层填筑厚度为0.3m-0.5m;所述步骤3)中的台阶放坡分层填筑加筋土层,后层填筑的宽度大于前层填筑的宽度,两侧台阶的放坡比不小于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分层铺筑土工格室,每层铺筑的厚度为0.5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土工格室内填充增强刚度的物质,土工格室上再铺设有厚度的碎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铁隧道下穿机场道面段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采用台阶放坡铺筑土工格室,后层铺筑的宽度大于前层铺筑的宽度,两侧台阶的放坡比不小于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东民航机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东民航机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56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公路
- 下一篇:基于复合材料的装配式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