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平衡校正去重刀具中对刀运行的监视系统及操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8141.6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9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民;汤正良;孙守清;彭立伟;刘凤生;陈婷婷;李文峰;郑国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065 | 分类号: | G05B19/4065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底板 去重 刀具 不平衡校正 变形部 信号处理装置 传感单元 监视系统 力传感器 校正装置 受力端 信号线 支座端 显示器 操作工艺 去重切削 依次连接 正对设置 应变片 底面 顶面 磨损 悬空 监视 | ||
1.一种不平衡校正去重刀具中对刀运行的监视系统,包括去重校正装置(51)与去重切削刀具(5),所述去重切削刀具(5)的内端与去重校正装置(51)的侧面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视系统还包括刀检传感单元(1)、信号处理装置(6)与显示器(7),所述刀检传感单元(1)包括传感顶板(2)、传感底板(3)与力传感器(4),所述传感顶板(2)、传感底板(3)上下正对设置,传感顶板(2)的顶面与去重校正装置(5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力传感器(4)包括依次连接的受力端(41)、变形部(42)与支座端(43),所述受力端(41)与传感顶板(2)的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支座端(43)与传感底板(3)的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变形部(42)悬空在传感顶板(2)、传感底板(3)之间,变形部(42)上设置的力应变片(44)与力信号线(45)的一端相连接,力信号线(45)的另一端经信号处理装置(6)后与显示器(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平衡校正去重刀具中对刀运行的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6)包括信号输入接口(61)、控测执行模块(62)、中央处理器(63)与信号输出接口(64),所述力信号线(45)的另一端依次经信号输入接口(61)、控测执行模块(62)后与中央处理器(63)的输入端相连接,中央处理器(63)的输出端经信号输出接口(64)后与显示器(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平衡校正去重刀具中对刀运行的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63)的输出端经信号输出接口(64)后与显示板(71)上的显示接口(72)相连接,且在显示板(71)上设置有显示器(7)。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不平衡校正去重刀具中对刀运行的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42)的变形左侧面(421)、变形右侧面(422)上各连接有一个力应变片(44),变形部(42)的变形顶面(423)与传感顶板(2)的底面正对设置,变形部(42)的变形底面与传感底板(3)的顶面正对设置;所述变形部(42)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式的变形空腔(425),该变形空腔(425)的两侧与变形左侧面(421)、变形右侧面(422)之间均夹设有变形间隔区(426)。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不平衡校正去重刀具中对刀运行的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顶板(2)、传感底板(3)均为L型结构,且传感顶板(2)与传感底板(3)上下搭接配合;
所述传感底板(3)包括底薄板层(31)与底厚板层(32),底薄板层(31)的内端与底厚板层(32)的内端垂直连接,所述底薄板层(31)的中部上近底薄板层(31)、底厚板层(3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底薄支座槽(311)、底薄悬空槽(312),所述底厚板层(32)的中部上近底薄板层(31)、底厚板层(3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底厚支座槽(321)、底厚悬空槽(322),底厚支座槽(321)、底薄支座槽(311)相互联通为底支座槽(33),底厚悬空槽(322)、底薄悬空槽(312)相互联通为底悬空槽(34);
所述传感顶板(2)包括顶厚板层(21)与顶薄板层(22),顶厚板层(21)与底薄板层(31)正对设置,顶薄板层(22)与底厚板层(32)正对设置,顶厚板层(21)的内端与顶薄板层(22)的内端垂直连接,所述顶厚板层(21)的中部上近顶厚板层(21)、顶薄板层(2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依次排列的顶厚受力槽(211)、顶厚悬空槽(212),所述顶薄板层(22)的中部上近顶厚板层(21)、顶薄板层(2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依次排列的顶薄受力槽(221)、顶薄悬空槽(222),顶薄受力槽(221)、顶厚受力槽(211)相互联通为顶受力槽(23),顶薄悬空槽(222)、顶厚悬空槽(212)相互联通为顶悬空槽(24);
所述顶厚受力槽(211)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受力端(41)相连接的受力槽孔(213),所述底厚支座槽(321)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支座端(43)相连接的支座槽孔(323),所述顶悬空槽(24)位于变形部(42)的正上方,底悬空槽(34)位于变形部(42)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未经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81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刀具管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制造系统及智能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