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0630.9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金渊浩;金载然;赵完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冷却 模块 | ||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包括:高温散热器,其包括使冷却剂流入和排出的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以及分别使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互连的多个管和散热片;低温散热器,其包括使冷却剂流入和排出的第三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以及分别使第三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互连的多个管和散热片;以及冷凝器,其设置在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的与第二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对应的侧表面处,以分别连接到第二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并且通过与从第二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供应的冷却剂进行热交换而使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凝。
相关申请的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131160号的优先权及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根据操作温度来设置和使用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的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不构成现有技术。
通常,无论室外温度的变化如何,车辆的空气调节系统都会将车辆内部维持在适宜的温度,并且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空气调节系统包括以下主要构成元件:压缩机,该压缩机压缩制冷剂;冷凝器,该冷凝器冷凝由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膨胀阀,该膨胀阀使由冷凝器冷凝并且被液化的制冷剂快速膨胀;以及蒸发器,该蒸发器通过在蒸发由膨胀阀膨胀的制冷剂时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来冷却在安装有空气调节系统的车辆内部吹送的空气。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的前述空气调节系统中,在进行冷却以用于使制冷剂冷凝而应用水冷式冷凝器时,冷却剂与冷凝器中的制冷剂交换热量,使得出现根据在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的温度增加而增加电力消耗的问题。
我们已发现,由于水冷式冷凝器的制冷剂的热容量高于气冷式冷凝器的热容量,所以其冷凝压力较低,但冷却剂与制冷剂之间的温度差较小并且冷却剂的温度高于外界空气的温度使得难以执行子冷却,从而导致空气调节系统的普通冷却效果劣化的缺点。
需要冷却风扇和大容量的散热器以便改进缺点,但它们另外导致的另一缺点为,小发动机舱内部的布局变得低效,并且车辆的整体重量和制造成本增加。
此外,为了将水冷式冷凝器安装在小发动机舱中,水冷式冷凝器需要安装在挡泥板的后部或者在发动机舱的后部,使得难以确保足够的空间,连接管和设置布局可能变复杂并且组装性能和安装性能可能劣化,并且发动机舱的热损伤可能导致性能降低,从而由于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增加而导致压缩机的电力消耗增加。
此外,在应用马达、电驱动部件、堆叠件等的环保车辆的情况下,冷却剂冷却每个组件并且然后被引入到冷凝器中,并且因此其温度增加使得冷凝的制冷剂的量可以进一步减少。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其中,基于操作温度来设置并使用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并且其中,接收来自每个散热器的冷却剂以使制冷剂冷却的冷凝器被一体地构成,从而提高冷凝性能并改进冷却性能。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将散热器和冷凝器一体形成到一个主体中来改进封装性能并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形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模块包括:高温散热器,其包括使冷却剂流入和排出的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以及分别使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互连的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一散热片;低温散热器,其包括使冷却剂流入和排出的第三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以及分别使第三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互连的多个第二管及多个第二散热片;以及冷凝器,其设置在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的与第二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对应的侧表面处,以分别连接到第二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冷凝器被构造为通过与从第二集水槽和第四集水槽供应的冷却剂进行热交换而使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0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