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润滑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结构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3161.6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6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明;刘永根;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7/00 | 分类号: | F02B67/00;F01M13/02;F01M3/00;F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21071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箱 化油器 汽缸 连接管 燃油箱 动力结构 分离润滑 润滑油箱 上端 二冲程 割灌机 燃烧室积碳 润滑油消耗 按需供给 节能减排 润滑油 消音器 油道 发动机 堵塞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润滑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结构,包括燃油箱、曲轴箱、汽缸、化油器,所述曲轴箱固定在燃油箱的上端,所述汽缸固定在曲轴箱的上端,所述曲轴箱左侧连接有一根以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另一侧连接化油器,所述燃油箱左侧端上、且位于化油器下方固定有润滑油箱,所述润滑油箱通过管道/油道分别与连接管和汽缸相连通;本发明润滑油按需供给,减少了润滑油消耗,减少了有害物的排放,减少了燃烧室积碳及消音器的堵塞,最终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汽油机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润滑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结构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的润滑方式是混合润滑,它是将润滑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入汽油燃料中,随着燃油的吸入雾化而变成雾状,在混合气所到之处,如汽缸、活塞、活塞环、曲轴连杆、轴承等都将得到必要润滑。混合润滑方式的缺点是汽油与润滑油的混合比例不能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改变,通常混合比是根据最大负荷选定的,而割灌机通常在额定转速和负荷下工作,因此发动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过量润滑状态,润滑油消耗大;同时,过量的润滑油参与燃烧,造成活塞、活塞环、燃烧室等处积碳而导致发动机过热并且排放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润滑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结构,其实现润滑油按需供给,减少了润滑油消耗,减少了有害物的排放,减少了燃烧室积碳及消音器的堵塞,最终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润滑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结构,包括燃油箱、曲轴箱、汽缸、化油器,所述曲轴箱固定在燃油箱的上端,所述汽缸固定在曲轴箱的上端,所述曲轴箱左侧连接有一根以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另一侧连接化油器,所述燃油箱左侧端上、且位于化油器下方固定有润滑油箱,所述润滑油箱通过管道/油道分别与连接管和汽缸相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汽缸内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外缘侧固定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与汽缸内环壁侧上下活动摩擦设置,润滑油箱通过管道/油道与汽缸侧端连通,其具体原理是另一路是到达留在汽缸内壁的孔道,在活塞环沿着汽缸内壁往复运动时刮取润滑油,并实现对汽缸、活塞、活塞环及发动机内各运动副部件进行润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曲轴箱右下角侧还固定有一个负压泵,负压泵的作用是把在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负压并利用管道/油道的连通输送到连接管内侧负压通道中心处,与一级混合气混合形成二级混合气进入曲轴箱,扫气后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另一路是到达留在汽缸内壁的孔道,在活塞环沿着汽缸内壁往复运动时刮取润滑油,润滑油箱先经过负压泵后再分成两个管道/油道与连接管和汽缸内壁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曲轴箱前后侧端还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上转动连接有曲轴,主要起到传动输出作用,曲轴结构是最常见的二冲程割灌机传动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活塞和曲轴之间还设有一根连杆,所述连杆一端抵触在活塞下端侧,另一端则与曲轴转动连接。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润滑油按需供给,减少了润滑油消耗,有效减少积碳和对消音器的堵塞,改善了排放指标的分离润滑二冲程割灌机动力结构的工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31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臂发动机和发动机组
- 下一篇:延迟点火式高效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