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标准化大田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3565.5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5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罗祥英;李荣春;赵琪;张俊波;陆青青;子灵山;陈孟迪;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李云 |
地址: | 65003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标准化 大田 栽培 方法 | ||
一种羊肚菌标准化大田栽培方法,该方法选择环境清洁无污染场所及弱碱性至微酸性的夹砂壤土栽培羊肚菌,采用标准化整地和沟播方式,使用发酵料为培养料,为菌丝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使用助发剂预处理菌种,使用水泥和火土为菌丝提供微量元素以及钾、镁、钙等元素,并采用原基诱导手段,通过严格控制栽培技术条件,实现了羊肚菌的稳产、高产栽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羊肚菌属(Morchella spp.)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是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其属下分为3个支系,分别为黑色羊肚菌支系、黄色羊肚菌支系和变红羊肚菌支系。目前,属下有68个系统发育学物种,其中既有腐生型生态类型(可栽培),也有共生生态类型,甚至还有腐生-共生兼性物种。因此,羊肚菌属下这68个物种中只有很少部分腐生物种可以实现人工栽培,此特殊的营养特性以及复杂的生活史极大的限制了人类对羊肚菌生长发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认识。国内外研究羊肚菌一百多年来,产量的不稳定性、栽培技术的重复性差、没有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及没有固定的优质、高产的栽培品种是一直难以完全攻克并一直存在至今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羊肚菌标准化大田栽培方法,旨在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良、原基诱导技术的应用以及种植全程精细化的技术控制,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栽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羊肚菌标准化大田栽培方法,方法如下:
(1)整地作畦:选择气候适宜、环境清洁无污染场所作为羊肚菌栽培场所,栽培土质为弱碱性至微酸性的夹砂壤土;整地作畦按厢面宽0.6-1.2米,厢面与厢面间距0.2-0.3米,厢面间距沟深0.2-0.5米;
(2)播种:采用沟播方式,包括如下过程:
1)整理播种沟:从距厢面边缘25cm处向厢内沿纵向整理出宽10cm、深5-8cm的播种沟,每个厢面整理2-5条播种沟;
2)准备菌种,用小刀划开菌包将羊肚菌菌种掏出,于清洁干净、消过毒的场所下捏碎,并用质量浓度为0.1-0.5%的助发剂拌匀浸泡1-2小时、备用;所述助发剂由甘油三酯和磷酸二氢钾按质量比(1-1.5):(0.5-1)的比例调配而成;
3)土壤预湿:调整厢面上的播种沟土壤含水量达50-60%;
4)撒石灰:在播种沟内撒一薄层石灰,每亩用量20-50kg;
5)撒培养料:在撒过石灰的播种沟内撒一层1-2cm厚的培养料,每亩用量100-300kg;所述培养料为发酵料;所述发酵料由木屑和谷壳发酵后配制而成;
6)播种:在撒过培养料的播种沟内撒1层上述步骤2)准备好的羊肚菌菌种,每亩用量180-220kg;
7)覆土:播种后立即覆土3-5cm;
8)撒水泥和火土,覆土后立即撒一层水泥,每亩用量10-20kg,再撒一层火土,每亩用量100-300kg,为菌丝提供微量元素和钾、钙、镁元素;所述火土指农作物秸秆或农业废脚料在土表灼烧后形成的灰分和土壤成分;
9)浇种水:播种1-3天后菌丝开始萌发,厢面浇透水一次,至厢面的土壤含水量达到60-65%;
10)放外补充援营养:播种5-15天后,当菌丝蔓延生长到土表时,每条厢面上顺着播种沟平行摆放2排营养袋,营养袋间距30-40cm,每亩营养袋用量1600-1800袋。营养袋配方为麦粒30%,木屑25%,谷壳25%,土壤19%,石灰1%;
11)覆膜:放置营养袋后立即覆盖黑地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3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