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流体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3734.5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韩奕鑫;李文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远大实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3/14 | 分类号: | F02C3/14;F02C3/20;F02C7/06;F01D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004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流体 动力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动力装置,包括:涡轮室;特斯拉涡轮;输入部,周向环设于特斯拉涡轮外;两组轴承组件,对称设置于特斯拉涡轮的圆盘两侧,每组轴承组件均包括多个套设于轴上的第一轴承片以及多个第二轴承片,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轴承片中其中一个与输入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另一个与涡轮室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轴承片对应套设于位于中间的第一轴承片外侧且每个第二轴承片的两侧与其邻近的第一轴承片之间均设有滚珠,滚珠抵接于第二轴承片上且滚珠与第一轴承片之间均形成有间隙,第二轴承片与第一轴承片之间形成有间隙。本发明能够使得轴承磨损几近于零,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流体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特斯拉涡轮又称无叶涡轮,其形状是一根轴上按一定间距固定有多个光滑且薄的圆盘,当气流从切线方向冲击这些圆盘时,气流会由于流体粘度和气体在表面层的粘滞性而吸附在圆盘上。当气流速度放慢,同时给圆盘施加以能量,气体会作螺旋向心运动并排出,进而带动整体运行。
目前应用有上述特斯拉涡轮的装置中,会搭配轴承使用,不过由于特斯拉涡轮的低扭矩以及轴承自身内外圈转动时存在的摩擦,导致具有上述特斯拉涡轮的装置在轴承上的功率损耗较大,也造成了现有轴承磨损较大,使用寿命较短,进而具有上述特斯拉涡轮的装置的使用寿命变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流体动力装置,能够使得轴承磨损为零或几近于零,进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临界流体动力装置,包括:
涡轮室,所述涡轮室密闭设置,且所述涡轮室设有排出口;
特斯拉涡轮,设置于所述涡轮室内;
输入部,周向环设于所述特斯拉涡轮外,被配置为向所述涡轮室内输入超临界流体;
两组轴承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特斯拉涡轮的圆盘两侧,每组轴承组件均包括多个套设于所述特斯拉涡轮的轴上的第一轴承片以及多个第二轴承片,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片中其中一个与所述输入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另一个与所述涡轮室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二轴承片对应套设于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轴承片外侧,且每个所述第二轴承片的两侧与其邻近的所述第一轴承片之间均设有滚珠,所述滚珠抵接于所述第二轴承片上且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一轴承片之间均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轴承片与所述第一轴承片之间形成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圆弧形凸起,所述圆弧形凸起与所述特斯拉涡轮的圆盘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特斯拉涡轮的轴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涡轮室的通道。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组件外侧的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涡轮室之间形成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圆盘、所述第一轴承片以及所述第一法兰之间通过周向布置的若干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通于所述输入部的爆燃室,所述爆燃室内设有探针式火花塞,经所述探针式火花塞点燃的混合物燃烧后,形成所述超临界流体。
作为优选,所述爆燃室周侧连通有两两一组的燃烧室,每组的两个燃烧室中,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向所述爆燃室内输送氧气以及燃烧后的产物,另一个所述燃烧室向所述爆燃室内输送反应气体以及燃烧后的产物,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氧气、所述反应气体以及所述燃烧后的产物共同组成所述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室两侧连通有气体输送室,两个所述气体输送室中,其中一个所述气体输送室用于输送氧气,另一个所述气体输送室用于输送反应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远大实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远大实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3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盘取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燃气轮机系统及其储热和放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