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7571.8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6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慎治;椙村勇一;东英孝;山村贵彦;横见一郎;滨田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33 | 分类号: | B60R21/23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提供一种侧气囊装置,即使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车辆的侧面碰撞速度较快且碰撞能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向乘客的胸部施加较大的冲击以对乘客进行适当保护。侧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以及侧气囊,侧气囊折叠并收纳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部,该侧气囊向乘客的车辆侧壁一侧膨胀展开以保护上述乘客的侧部,侧气囊具有外囊和内囊,内囊将气体发生器内置,并且沿着座椅靠背的延伸方向配置于外囊的后方部分,在外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在内囊设置有与外囊连通的气体流通孔,气体流通孔设置于当处于膨胀展开状态的侧气囊在乘客与车辆侧壁之间被压扁时被外囊堵塞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气囊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当汽车等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膨胀展开以保护乘客的侧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侧气囊装置是下述装置:为了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客的侧部免受侵入车内的车辆侧壁的碰撞,使导入气体并膨胀的侧气囊向乘坐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车辆侧壁侧展开。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侧气囊装置,其目的在于,根据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的冲击,通过气囊的膨胀部使乘客向车辆的内侧有效移动以提高乘客的保护性能。在该侧气囊装置中,在将气囊的膨胀部划分为上游侧膨胀部和下游侧膨胀部的划分构件设置有限制或允许气体的流通的调压阀。此外,若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从配置于上游侧膨胀部的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那么,由于调压阀关闭着,因此,仅上游侧膨胀部膨胀而使气囊的后方部分变为高压状态,在该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通过气囊的后方部分对作为乘客的躯干部中比较结实的部分的背部(躯干部的后方部分)进行保护,也就是说,通过乘客的背部承受来自车辆侧壁的冲击。随后,由于上游侧膨胀部被压扁而打开调压阀,允许气体从上游侧膨胀部(气囊的后方部分)向下游侧膨胀部(气囊的前方部分)流通,从而使下游侧膨胀部也膨胀以对乘客的整个躯干部进行保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发明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593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实际的碰撞事故,在车辆的侧面碰撞速度较快且碰撞能量较大的情况下,仅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无法完全吸收来自车辆侧壁的冲击,需要使气囊的内压长期较高。对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侧气囊装置中,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仅提高气囊的后方部分(上游侧膨胀部)的内压以保护乘客的背部。然而,若进一步进行气囊的膨胀展开,则是将气囊的前方部分(下游侧膨胀部)的内压提高以吸收来自车辆侧壁的冲击,因此,可能存在下述情况:在作为乘客的躯干部中比较脆弱的部分的胸部(躯干部的前方部分)会施加有来自压扁后的气囊的反作用力,无法对乘客进行适当保护。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气囊装置,即使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车辆的侧面碰撞速度较快且碰撞能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向乘客的胸部施加较大的冲击以对乘客进行适当保护。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侧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上述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以及侧气囊,上述侧气囊折叠并收纳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部,在上述气体发生器动作时,上述侧气囊通过上述气体向乘坐于上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车辆侧壁一侧膨胀展开以保护上述乘客的侧部,上述侧气囊具有外囊和内囊,上述内囊将上述气体发生器内置,并且沿着上述座椅靠背的延伸方向配置于上述外囊的后方部分,在上述外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在上述内囊设置有与上述外囊连通的气体流通孔,上述气体流通孔设置于当处于膨胀展开状态的上述侧气囊在上述乘客与上述车辆侧壁之间被压扁时被上述外囊堵塞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侧气囊装置,即使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车辆的侧面碰撞速度较快且碰撞能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向乘客的胸部施加较大的冲击以对乘客进行适当保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芦森工业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芦森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7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员座椅气囊
- 下一篇:铰链设备、发动机罩设备、车辆及使用铰链设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