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9297.8 | 申请日: | 2019-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4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芳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04;B60R19/18;B60R19/20;B60R19/48;B60R21/0136;B60R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和平区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传感器 侧部碰撞 减震 侧部安全气囊 汽车防撞系统 前安全气囊 保险框架 减震装置 吸能式 传感器 汽车前保险杠 传感器设置 车辆侧部 后保险杠 前保险杠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防撞系统,其包括减震吸能式保险框架,所述减震吸能式保险框架包括汽车前保险杠、后保险杠、减震装置、前碰撞传感器、侧部碰撞传感器、前安全气囊和侧部安全气囊,所述前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保险杠与所述减震装置之间,所述侧部碰撞传感器设置于车辆侧部,所述前安全气囊和侧部安全气囊分别与前碰撞传感器和侧部碰撞传感器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水平也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已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难免有车辆事故的不幸发生,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怎么保证行车安全,如何降低相关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伤亡率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安全性能已经是现代汽车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如何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减少汽车的损坏成为各汽车厂家努力的方向。在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前防撞梁起到减少发动机舱及乘员区受损,也能降低碰撞所引起的车身结构损坏。
汽车防撞雷达可采用超声波、激光、红外和微波技术来实现,但前三种容易受到恶劣天气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确保探测精度,因而国内外专家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微波雷达上。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汽车防撞雷达虽然可以提升车辆安全性能,但是由于目前不规范驾驶行为以及车辆的限速越来越高,其也无法避免高速行驶的汽车真正发生碰撞,更加无法防止其他车辆事故而导致的次生事故,比如相邻车道的货车爆胎导致的侧部碰撞事故。
因此,在交通事故通常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更多的则要考虑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地保证车上人员的安全问题,保证车辆人员安全通常涉及两方面,一个是保证车内人员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这方面主要通过保险杠、气囊、车辆主体的A柱、B柱的强度等方面,另一个保证车内人员安全的方面则是要尽量在碰撞发生后能够保证车内人员迅速离开车祸现场,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乘客在碰撞中安全性的防撞系统,也可以称为安全系统。其既提供了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保障车辆事故过程中人员安全的保险系统,并且优选实现方式中,还能够在碰撞发生后,保证车内人员安全撤离。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系统,其包括缓冲吸能式保险框架,所述减震吸能式保险框架包括汽车前保险杠、后保险杠、减震装置、前碰撞传感器、侧部碰撞传感器、前安全气囊和侧部安全气囊,所述前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保险杠与所述减震装置之间,所述侧部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测量侧部,所述前安全气囊和侧部安全气囊分别与前碰撞传感器和侧部碰撞传感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保险杠连接杆、后保险杠连接杆、中间液压缸、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前保险杠连接杆、后保险杠连接杆均伸向中部的液压缸,每个保险杠连接杆的末端设置一个减震弹簧,前、后保险杠连接杆套在减震弹簧外侧,保险杠连接杆外设置有凸台、卡住减震弹簧,用于在受到碰撞时向弹簧施压,连接杆的末端伸入液压缸或连接液压缸的液压杆,液压缸为双缸多杆液压缸。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液压缸包括左右两个液压缸,左右两个液压缸彼此并行排列,两个液压缸中部彼此联通,以便液压油能够彼此之间流动,两个液压缸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活塞,所述前、后保险杠连接杆的分别连接液压缸两侧的活塞(或者保险杆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液压杆),两个液压缸在侧部分别各连接两根液压油输送管,左侧的两根液压油输送管分别延伸到左侧的前后车门,右侧的两个液压油输送管分别延伸到右侧的前后车门。
进一步地,在每个所述液压油输送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压控车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前保险杠连接杆包括两根连接杆和一根横梁,两根所述连接杆彼此平行,一端连接在所述前保险杠,另一端经由弹簧固定在所述中间液压缸前侧活塞上,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芳,未经袁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9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卡车架用吸能盒
- 下一篇: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