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1478.4 | 申请日: | 201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5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慧;赵杨;翁张军;李杨;王永浩;闫萍;张彦鹏;贾志雷;黄泉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8/28;C22C38/22;C22C38/06;C22C38/02;C21D8/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红强 |
地址: | 063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钢带 超高强 冷却 车辆燃油消耗 板坯连铸 细晶强化 转炉冶炼 结构钢 汽车用 粗轧 精轧 卷取 整车 热轧 车身 加热 生产 合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热轧钢带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5%,Mn:2.30~2.83%,Si≤0.80%,Als:0.025~0.052%,S≤0.020%,P≤0.030%,Cr:0.50~0.70%,Ti:0.01~0.05%,Mo:0.15~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本发明通过加入微量的Mo、Ti合金,起到细晶强化作用;合理设计热轧温度及冷却速率,所得热轧钢带适用于汽车用结构钢,在提高车身强度的同时,减轻整车重量,减少车辆燃油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度热轧钢带应用范围广泛,在汽车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采矿行业、建筑行业中均得到了应用。尤其是汽车行业,由于汽车结构钢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承受汽车自身重量外,还要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车底十字构件、座椅滑轨、防撞杆、加强梁、防撞梁、底盘悬挂件等。随着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对车身“提高强度、减轻重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薄规格高强度汽车用钢目前已成为大型钢厂争相开发的对象。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热轧钢带强度超过1000MPa的必定会带来韧性的损失,现代企业一般采用在线淬火的方式,即轧后超快冷+低温卷曲的方式获得马氏体组织来实现强度的提升。
由于1580产线能力的限制,为达到强度的提升和成本的优化,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轧制温度的有效控制和冷却制度的创新设计等,采用合金Mn成分、Cr成分和Mo成分的合理配比、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有充分累积变形量的终轧温度设计、精轧出口温度和穿带速度相匹配、卷取温度和穿带速度相匹配、控制冷却采用空冷+水冷的两段冷却方法,保证相变充分,析出充分,实现细晶强化、析出强化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1580生产线层冷强度不足、卷取机能力不足等设备能力的不足,实现了1000MPa强度热轧钢带的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所述热轧钢带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5%,Mn:2.30~2.83%,Si≤0.80%,Als:0.025~0.052%,S≤0.020%,P≤0.030%,Cr:0.50~0.70%,Ti:0.01~0.05%,Mo:0.15~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热轧钢带厚度为2.0~4.0mm;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
本发明所述热轧钢带性能:屈服强度Rp0.2≥700MPa,抗拉强度Rm≥1000MPa,断后伸长率A80≥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所述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2.0~4.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40~1080℃,终轧温度850~910℃;所述冷却工序,采用前段3.0~5.0s空冷,水冷开冷温度为800~840℃,冷却速率为20~30℃/s。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5%,Mn:2.30~2.83%,Si≤0.80%,Als:0.025~0.052%,S≤0.020%,P≤0.030%,Cr:0.50~0.70%,Ti:0.01~0.05%,Mo:0.15~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180~230mm的钢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14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