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粘合层及其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3345.0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顾榴俊;黄磊;孙玲玲;顾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由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4 | 分类号: | C09J7/24;C09J7/30;C09J11/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李玲 |
地址: | 22615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器件 散热 导热绝缘涂层 中间支撑层 散热结构 粘合层 六角氮化硼 粘合剂 导热率 绝缘性 微孔膜 多层 共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粘合层,包括:由PTFE微孔膜构成的中间支撑层,以及设于所述中间支撑层两侧面上相邻的一层或多层导热绝缘涂层,所述导热绝缘涂层,包括六角氮化硼共混有粘合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散热结构。本发明不但具有优异的导热率,同时材料本身具有绝缘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上的散热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粘合层及其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工作时的功率损耗会引起电力电子器件发热、升温,而器件温度过高将缩短器件寿命,这是限制电力电子器件电流电压容量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考虑电力电子器件的冷却散热问题,保证器件在额定温度以下正常工作。一般的散热方法包括三种,分别是:导热、对流以及辐射换热,所以常用的热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在设计线路板时,特意加大散热铜箔厚度或用大面积电源、地铜箔;使用更多的导热孔;采用金属散热,包括散热板、局部嵌铜块;又或者在组装时,给大功率器件加上散热器,整机则加上风扇;要么使用导热胶、导热脂等导热介质材料;要么采用热管散热、蒸汽腔散热器、高效散热器等等。
在电力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散热的方法中,为了保证器件温升不超过额定值,使用中除要按器件要求配用合适的散热器外,还应使电力电子器件和散热器之间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通常在器件和散热器的接触面上涂以适量的散热涂层,并同时维持器件和散热器间一定的压力,以保证器件到散热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目前,常见的散热涂层所采用的是石墨烯散热涂层,石墨烯除了具有非常优异的热传导系数之外,同时还兼具了热辐射的特性,来满足散热的要求。但是,在操作使用上,石墨烯粉体涂料利用静电枪带电吸附于带相反电荷的基材上,后续再经高温固化转变为一均匀涂层,其制程与汽车烤漆完全相同,由于必须利用电荷吸引的方式操作,因此基材必须被限制为金属材料才能涂覆,而涂层厚度约50~100um较液体涂装厚;另一方面,石墨烯又同时也拥有高导电性,虽然通过一些工艺处理可以做到绝缘效果,但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下,还是存在着将器件短路的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粘合层及其散热结构,不但具有优异的导热率,同时材料本身具有绝缘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粘合层,包括:
由PTFE微孔膜构成的中间支撑层,以及
设于所述中间支撑层两侧面上相邻的一层或多层导热绝缘涂层,所述导热绝缘涂层,包括六角氮化硼共混有粘合剂。
所述六角氮化硼含量为30%~100%。
所述粘合剂为尼龙胶、丙烯酸胶或者聚氨酯胶。
所述中间支撑层的厚度为5~20um。
所述导热绝缘涂层的厚度为5~15um。
另一方面,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散热结构:
通过所述粘合层将电子器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粘接。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器件散热用粘合层及其散热结构,导热率可达400w/mk,具有良好的导热率,耐电压值可达35kv/mm以上,又由于采用PTFE材质作为中间支撑层,耐温范围在-50~250℃之间,且尺寸变化率<3%,能防止其在极端温度下尺寸发生变化,影响其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用粘合层的层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用散热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由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由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3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不同画面透视贴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透光率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