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纤维筋材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7191.2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6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忠;金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筋材 纵向缠绕 浸胶槽 挤胶 筋材 异形纤维 纤维 常温下 异形模 树脂 集束 生产工艺 模具 表面平整 固化成型 连续纤维 牵引装置 切割装置 生产步骤 生产过程 固化剂 无杂物 纤维束 引发剂 预成型 纱架 浸透 切割 转动 挤压 牵引 驱动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纤维筋材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在常温下进行,生产步骤如下:1.将置于纱架上的连续纤维集束后送至浸胶槽;2.将树脂、固化剂和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注入到浸胶槽内;3.集束后的纤维进入到浸胶槽内浸透后进入到挤胶模具内;4.挤胶模具将沾满树脂的纤维进行挤胶,使其表面平整无杂物;5.纵向缠绕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纵向缠绕纤维,并在常温下预成型;6.纵向缠绕后的纤维筋材进入到异形模装置内,所述异形模装置通过挤压在筋材上转动来驱动纤维筋材向外延伸;7.纤维筋材固化成型,通过牵引装置向外牵引进入到切割装置,进行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形纤维筋材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复合材料拉挤工艺过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纤维供给装置、树脂浸渍槽、预成型装置、加热成型模口、拉拔装置,切割装置等。该生产线一般适用于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等在常温下拥有低反应活性等特性的树脂体系。
在生产异形纤维筋时都存在二次加工的过程,即先由此生产线拉挤出所需直径的纤维筋未固化筋体,再通过人工摆放在相应模具内加热固化成型,生产过程不是一次成型,生产的异形筋材达不到整体成型的强度,且多次加工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异形纤维筋材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线,在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线中加入异形模装置,使生产的异形筋材一体成型固化,保证了强度,节省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形纤维筋材的生产工艺,整个生产过程在常温下进行,生产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置于纱架上的连续纤维集束后送至浸胶槽;
步骤二,将树脂、固化剂和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注入到浸胶槽内;
步骤三,集束后的纤维进入到浸胶槽内浸透后进入到挤胶模具内;
步骤四,挤胶模具将沾满树脂的纤维进行挤胶,使其表面平整无杂物;
步骤五,纵向缠绕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纵向缠绕纤维,并在常温下预成型;
步骤六,纵向缠绕后的纤维筋材进入到异形模装置内,所述异形模装置通过挤压在筋材上转动来驱动纤维筋材向外延伸;
步骤七,纤维筋材固化成型,通过牵引装置向外牵引进入到切割装置,进行切割。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通过自动计量装置进行原料的自动配比。这样设置,常温固化配方的树脂通过自动计量装置进行各种材料的称量、混合及注入浸胶槽内。机械化操作保证了配料的准确性,树脂用多少配多少无原材料浪费等情况出现。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纤维筋材的成型温度在-10摄氏度到80摄氏度之间。这样设置,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能在常温中进行,适用性更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树脂、固化剂、引发剂的配比为树脂100份,固化剂0.8-1.2份,引发剂0.05-0.1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异形模装置上设置有4个定型模具,所述异形模装置通过电机驱动其转动。
一种异形纤维筋材的生产线,包括纱架、浸胶槽、挤胶模具、纵向缠绕装置、异形模装置、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所述纱架提供多股连续的纤维,所述浸胶槽上设置有多个导纱孔,所述浸胶槽内还设置有辊子,导纱孔用于纤维导向,辊子用于纤维集束,在所述浸胶槽上部设置所述挤胶模具,所述挤胶模具的水平一侧设置所述纵向缠绕装置,在移动的纤维束外圈上进行缠绕纤维预成型,预成型后的筋材由所述异形模装置进行塑形,所述异形模装置上设置有4个定型模具,所述异形模具转动,通过所述定型模具挤压在筋材上转动使筋材塑形并向外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7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