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谐振腔耦合环安装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1853.3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7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路;吴强;邱兆杰;赵树伟;张文兴;马建壮;曲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26 | 分类号: | G01R27/26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肖峰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谐振腔 耦合 安装 调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谐振腔耦合环安装调整装置,其包括谐振腔、安装于谐振腔上的固定座、套筒以及前端带有耦合环的第一转接电缆;第一转接电缆的前端和耦合环经由套筒穿过并与套筒固连;在固定座上设有套筒穿孔和锁紧孔;套筒、第一转接电缆的前端和耦合环经由套筒穿孔穿过并插入到谐振腔内部;套筒穿孔与套筒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并通过螺钉紧固。本发明可以简单、便捷的对谐振腔既进行耦合强度调节又进行干扰抑制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介电特性测试领域,涉及一种分体谐振腔耦合环安装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分体谐振腔法是材料介电特性测量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测量方便、测量精度高等优势。如图1所示,测量时被测件夹在两个分体谐振腔之间,两个分体谐振腔上分别装有耦合环,通过(面板)转接器或同轴电缆连接测试系统。耦合环作为分体谐振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使两个分体谐振腔形成合适的电磁耦合。根据不同测量频段,分体谐振腔在实际使用前,需要调整到合适的耦合强度并进行干扰模式抑制,其中,耦合强度调节对应耦合环在轴线方向(X方向)移动,干扰抑制调节对应耦合环绕自身轴线转动。
现有的分体谐振腔耦合环的安装调整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铍青铜丝101焊接在转接器102的玻璃子103上,然后依次穿过谐振腔直通孔104、谐振腔侧孔105、转接器外导体侧孔106,最终固定至转接器外导体。在分体谐振腔107内,铍青铜丝101依靠其高弹性弯曲形成耦合环。然而对于采用铍青铜丝弯曲形成的耦合环,分体谐振腔107的耦合强度、干扰抑制依靠铍青铜丝的弯曲角度、大小进行调节,调整困难,且调整完毕并固定后,因为受弯曲应力,随着使用频次增加,两个耦合环的尺寸、形状难以保持一致,位置也不稳定,从而导致分体谐振腔法材料介电特性测量装置的精度与可靠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谐振腔耦合环安装调整装置,以便简单、便捷的对谐振腔既进行耦合强度调节又进行干扰抑制调节。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谐振腔耦合环安装调整装置,包括:
谐振腔、安装于谐振腔上的固定座、套筒以及前端带有耦合环的第一转接电缆;
第一转接电缆的前端和耦合环经由套筒穿过,并与套筒固连;
在固定座上设有套筒穿孔和锁紧孔;
套筒、第一转接电缆的前端和耦合环经由套筒穿孔穿过并插入到谐振腔内部;
套筒穿孔与套筒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并通过插入锁紧孔的螺钉紧固。
优选地,耦合环是由第一转接电缆的前端的内导体经弯曲、热处理和焊接工艺后成型的。
优选地,套筒的外侧采用阶梯状结构,即具有插入谐振腔内部的第一阶梯面、贯穿套筒穿孔的第二阶梯面、以及位于套筒穿孔外侧的第三阶梯面;
其中,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以及第三阶梯面沿套筒的前后方向依次布置;
第一阶梯面的尺寸小于第二阶梯面的尺寸小于第三阶梯面的截面尺寸。
优选地,谐振腔上设有套筒定位孔和第一转接电缆穿孔;
套筒的第一阶梯面段插入套筒定位孔内,第一转接电缆插入第一转接电缆穿孔内。
优选地,套筒的前端部、中部以及后端部分别与第一转接电缆的相应位置进行焊接。
优选地,耦合环安装调整装置还包括:
电缆转接器、第二转接电缆、面板转接器、支架和底板;
第一转接电缆的后端与第二转接电缆的前端分别安装于电缆转接器的一端,且第一转接电缆与电缆转接器之间为可转动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1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