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及输送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3047.X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0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戴卫;姜海涛;吴亚先;张浩;张杰;朱士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辛自强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输送 定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座(1)、用于输送白车身的滑橇(2)、用于支撑所述滑橇(2)的滚床(3)、用于定位白车身的定位机构(4),所述滚床(3)沿Z向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滑橇(2)沿X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滚床(3)上,所述定位机构(4)沿Y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滚床(3)的两侧,所述滑橇(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定位机构(4)的第一Y向开口(21),所述滚床(3)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定位机构(4)的第二Y向开口(31),所述滑橇(2)包括两个纵梁(22)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22)之间的多个横梁(23),每个所述纵梁(22)包括前段辅梁(221)和主纵梁(222),所述前段辅梁(221)的后端与所述主纵梁(222)的前端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Y向开口(21),所述前段辅梁(221)之间的所述横梁(23)与所述主纵梁(222)之间的所述横梁(23)通过连接结构(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4)包括底座(41)、第一定位臂(42)和第二定位臂(43),所述底座(41)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且能够沿Y向移动,所述第一定位臂(42)和所述第二定位臂(43)设置在所述底座(41)上,所述第一Y向开口(21)和所述第二Y向开口(31)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定位臂(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5)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梁(51),所述加强梁(51)的前端与所述前段辅梁(221)之间的所述横梁(23)相连,所述加强梁(51)的后端与所述主纵梁(222)之间的所述横梁(2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辅梁(22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滚床(3)上的滚轮间距(a),所述主纵梁(222)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滚床(3)上的所述滚轮间距(a)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Y向开口(2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Y向开口(31)的宽度相等,且不大于所述滚床(3)上的所述滚轮间距(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7)和第三驱动装置(8),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滚床(3)沿Z向升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机构(4)沿Y向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所述滚床(3)上的滚轮(3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为气缸,所述第三驱动装置(8)为旋转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车身输送定位系统为卡车白车身的输送定位系统。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输送定位白车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白车身放置并定位到所述滑橇(2)上;
驱动所述滚床(3)向上运动至预设高度;
驱动所述滑橇(2)沿X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Y向开口(21)与所述第二Y向开口(31)对齐;
驱动所述定位机构(4)沿Y向移动,以使所述定位机构(4)进入所述第一Y向开口(21)和所述第二Y向开口(31);
驱动所述滚床(3)向下运动,以将白车身放置并定位到所述定位机构(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30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直角型汇流条的高效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