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3709.3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韩腾;梁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亨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董晓勇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组件 收卷轮 钢绳 集成测试台架 动力组件 转动杆 车架 抬升 载架 电气设备安装 凹型压板 传动链条 右导向板 左导向板 安装架 电动缸 方形块 后链轮 后通孔 连接柱 前链轮 前通孔 右支架 左支架 转轴 汽车 电机 承载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动力组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左侧的地面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左支架、后转动杆、后收卷轮、左导向板、右导向板、右支架、前转动杆、右载架、连接柱、左载架、前通孔、前钢绳、前收卷轮、后钢绳以及后通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收卷轮、拉动钢绳、下收卷轮、转轴、电机、支座、凹型压板、方形块、电动缸、安装架、后链轮、传动链条以及前链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完成电气设备安装后的车架的承载,提高了检测效果,还便于车架的抬升,且结构简单,抬升范围大,稳定性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属于汽车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电气设备放置在载板上并依据电机设备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进行排布,然后进行检测,此方式因电气设备的位置准确度不佳,所以检测效果差,所以需要一种汽车集成测试台架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集成测试台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动力组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左侧的地面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左支架、后转动杆、后收卷轮、左导向板、右导向板、右支架、前转动杆、右载架、连接柱、左载架、前通孔、前钢绳、前收卷轮、后钢绳以及后通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收卷轮、拉动钢绳、下收卷轮、转轴、电机、支座、凹型压板、方形块、电动缸、安装架、后链轮、传动链条以及前链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左支架下端通过混凝土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右支架下端通过混凝土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后转动杆左端贯穿在左支架左端面后部位置,所述后转动杆右端穿过右支架右端面,并延伸至右支架右侧,所述后转动杆环形侧面左部位置以及右部位置均套装后收卷轮,所述后收卷轮环形侧面均缠绕后钢绳,所述后钢绳下端固定在后通孔内部,所述右载架右端面后部位置以及左载架左端面后部位置均加工后通孔,所述左载架设置在左支架右侧面,所述右载架设置在右支架左侧面,所述连接柱左端焊接在左载架右端面下部棱线位置,所述连接柱右端焊接在右载架左端面下部棱线位置,所述右载架右端面前后对称固定右导向板,且右导向板分别与右支架内部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相贴合,所述左载架左端面前后对称固定左导向板,且左导向板分别与左支架内部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后转动杆环形侧面左部以及前转动杆环形侧面左部均套装左轴承,所述左轴承均贯穿在左支架右端面,所述后转动杆环形侧面右左部以及前转动杆环形侧面右部均套装右轴承,所述右轴承均贯穿在左支架左端面,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电气设备组装完成的车架放置在左载架和右载架上端面,然后使动力组件运行,动力组件工作带动前转动杆和后转动杆顺时针旋转,前转动杆转动带动前收卷轮转动,前收卷轮转动带动前钢绳向上移动,前钢绳移动带动左载架和右载架前端向上移动,同时,后转动杆转动带动后收卷轮转动,后收卷轮转动带动后钢绳向上移动,后钢绳移动带动左载架和右载架后端向上移动,继而实现带动车架向上移动,当车架移动至便于进行检测操作的高度时,工作人员使动力装置停止运行即可,便于车架的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左载架正下方的地面上放置T型支柱一,所述右载架正下方的地面上放置T型支柱二,在使用过程中,当左载架和右载架移动至合适高度时,将T型支柱一移动至左载架下方,对左载架进行支撑,将T型支柱二移动至右载架下方,然后使动力动力组件反向运行,使T型支柱一上端与左载架下侧面相贴合,使T型支柱二上端一右载架下侧面相贴合,再使动力组件停止运行并进行定位,从而对右载架进行支撑,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连接柱位置的间隙进行检测操作,从而减小了作用在前钢绳和后钢绳的拉力,提高了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亨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亨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3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