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6558.7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6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谭祖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祖科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500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火浇注材料 有机化合物 水稻秸秆 炭化 甘蔗渣 耐冲击 制备 收缩 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金属氧化物 耐冲击性能 耐高温性能 纤维状结构 半纤维素 高温处理 高温条件 隔热性能 力学性能 耐火性能 纤维分子 纤维素 钙离子 硅元素 镁离子 木质素 耐磨 粘结 填充 纤维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甘蔗渣和水稻秸秆为原料,甘蔗渣中具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糖分以及其它有机化合物成分,这些有机化合物呈纤维状结构,使镁离子、钙离子形成金属氧化物填充于纤维分子之中,有利于提高耐火浇注材料的隔热性能,糖分分子以及纤维在高温条件下收缩炭化,收缩过程有利于加强各分子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炭化成分的刚性和硬度,加强耐火浇注材料的力学性能,使耐火浇注材料的耐冲击性能和耐磨强度得到提高,同时水稻秸秆中具有硅元素,在高温处理的过程中,会形成Si‑C键,进一步提高耐火浇注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火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分为定型耐火材料和不定型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通常指浇注料,是由多种骨料或集料和一种或多种粘和剂组成的混合粉状颗料,使用时必须和一种或多种液体配合搅拌均匀,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浇注料是一种由耐火物质制成的粒状和粉状材料,并加入一定量结合剂和水分共同组成。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适宜用浇注方法施工,并无需加热即可硬化的不定形耐火材料。由耐火骨料、粉料、结合剂、外加剂、水或其他液体材料组成。一般在使用现场以浇注、震动或捣固的方法浇筑成型,也可以制成预制件使用。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硅酸盐水泥耐火浇注料,当时称为耐热混凝土,主要用于700℃以下的热工构筑物,1965~1975年普遍采用铝酸钙水泥和磷酸盐耐火浇注料,当时称为耐火混凝土,使用温度提高到1400~1600℃,在此期间建设了产品生产基地,1976年初建立了产品标准,1976年以后,产品种类迅速增加,质量也逐步提高,80年代中期中国又开发了新一代耐火浇注料,包括低水泥、超低水泥和无水泥耐火浇注料,其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注料种类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主要按气孔率、结合剂、骨料品种分类。在实际使用中还经常以使用温度或功能特点进行分类。按气孔率分有致密耐火浇注料和气孔率不低于45%的隔热耐火烧注料两种。按结合剂分有水硬性结合、化学结合、凝聚结合耐火浇注料。
水硬性结合浇注料在常温下凝结硬化并通过水化作用而硬化,主要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铝酸钙水泥、纯铝酸钙水泥、电熔纯铝酸钙水泥浇注料等。化学结合浇注料在常温下一般通过加入促硬剂形成化学反应而硬化,主要品种有水玻璃、硫酸铝、磷酸盐浇注料等。凝聚结合浇注料为在煅烧过程中经烧结作用而硬化,主要品种有粘土浇注料等。现有的耐火浇注材料普遍存在耐磨性能差、耐冲击性能不佳,耐高温不足的缺陷。
因此,发明一种耐磨性好、耐冲击性强、耐高温性好的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对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耐火浇注材料耐磨性能差、耐冲击性能不佳,同时耐高温不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高温处理产物、六铝酸钙、镁砂、刚玉、铁铝尖晶石和铝尖晶石投入共混机中,在转速为120~15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1~2h,出料得耐冲击耐火浇注材料;
高温处理产物的制备方法为:
(1)将混合液、氯化钙、氯化镁和柠檬酸投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制得改性液,向反应釜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1~12,以300~400r/min的转速混合搅拌50~60min,搅拌后过滤得到滤饼,依次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清洗3~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祖科,未经谭祖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6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