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塑成型装置及压塑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7391.6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杨波;李茂东;李仕平;翟伟;黄国家;李悦;郭华超;李爽;伍振凌;何颖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52;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正奇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塑成型 压塑成型装置 加热组件 冷却组件 压板 高分子材料 驱动机构 控制器 合格率 控制驱动机构 电性连接 方向移动 加工效率 加热恒温 降温过程 均匀结晶 升温过程 受热均匀 恒温箱 均匀度 重结晶 可控 熔融 冷却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塑成型装置及压塑成型方法,该压塑成型装置包括恒温箱、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驱动机构、加热组件、冷却组件和控制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压板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恒温箱内的空气。冷却组件用于冷却恒温箱内的空气。控制器与驱动机构、加热组件及冷却组件均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的运行。该压塑成型装置及压塑成型方法能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效率,且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均匀,能均匀结晶,得到的压塑成型产品的合格率较高,且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可控,能有效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熔融和重结晶均匀度,得到的压塑成型产品的合格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塑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塑成型装置及压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的颗粒料在压塑成型过程中一般要经过高温熔融和冷却重结晶两个步骤,以形成特定结构的产品。但是,传统的压塑成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将熔融的高分子材料从加热面板移动至冷却面板上,这不仅会降低加工效率,而且熔融的高分子材料在移动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的受热不均匀,导致重结晶不均匀,会对所得到的压塑成型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塑成型装置及压塑成型方法,该压塑成型装置及压塑成型方法能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效率,且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均匀,能均匀结晶,得到的压塑成型产品的合格率较高。
一种压塑成型装置,包括:
恒温箱;
第一压板,设于所述恒温箱内;
第二压板,设于所述恒温箱内,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相对设置;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
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恒温箱内的空气;
冷却组件,用于冷却所述恒温箱内的空气;及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冷却组件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冷却组件的运行。
该压塑成型装置使用时,将一定量的高分子颗粒料加入预制好的口模中,放入恒温箱内且位于第二压板靠近第一压板的一侧。继而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加热恒温箱内的空气至第一预设温度值,使口模中的高分子材料熔融。接着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压板向靠近第一压板的方向移动,使得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高分子材料受到挤压而变形,以得到特定形状结构的高分子熔融物。最后,控制器控制冷却组件冷却恒温箱内的空气,使得高分子熔融物重结晶,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结构的压塑产品。上述压塑成型装置进行压塑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始终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无需移动,不仅提高了压塑成型的加工速率,还使得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温度变化均匀,能均匀结晶,得到的压塑成型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较为稳定,合格率较高。另外,由于高分子材料的熔点较高,使用该压塑成型装置能避免手动转移熔融的高分子材料过程中的烫伤等意外事故,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由于控制器能控制冷却组件和加热组件的运行,控制器能实现压塑成型过程的升温状态和降温状态的可控,能有效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熔融和重结晶均匀度,得到的压塑成型产品的合格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和排风扇,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恒温箱外,所述恒温箱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排风扇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且用于将经过加热件加热的空气经进风口吹入恒温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恒温箱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气源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3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