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9074.8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香治;松村祐志;佐藤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20/00;B60L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智;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踩踏量 滞后量 再生控制装置 电动发动机 制动量 制动器踏板 混合动力系统 液压制动器 再生 下降量 应用 | ||
应用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再生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电动发动机中的再生制动量。液压制动器,从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的下降量自该踩踏量开始下降起下降预定的第1滞后量下降起,对车辆的液压制动量下降。再生控制装置构成为,将电动发动机控制成:在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下降时,从自该踩踏量开始下降起下降第2滞后量起,电动发动机的再生制动量开始下降。第2滞后量被设定得比第1滞后量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再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3-141339号公报公开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具备发动机及电动发动机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电动发动机驱动地连结于发动机,通过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作为马达发挥功能来辅助发动机的驱动。另外,电动发动机通过利用发动机的旋转转矩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来对车辆发挥再生制动力。
上述混合动力系统基于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车速、制动器踏板的踩踏开始时的电池的充电容量来设定电动发动机中的再生制动量。此时的再生制动量在制动器踏板的踩踏开始时的电池的充电容量越多时被限制为越小的量,在再生制动的执行中电池不会成为满充电。
发明内容
在上述混合动力系统中,与根据电池的充电容量限制再生制动量相应地,再生制动的执行中的电池的充电速度下降。因而,若作为执行再生制动的期间即制动器踏板被踩踏的期间而未确保相应地长的期间,则有时无法充分地将电池充电。
一方案的再生控制装置应用于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具备:发动机,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电动发动机,驱动地连结于该发动机;电池,向所述电动发动机供给电力;液压制动器,用于使所述车辆减速;及制动器传感器,检测操作所述液压制动器的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所述再生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电动发动机中的再生制动量。所述液压制动器,从所述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的下降量自该踩踏量开始下降起下降预定的第1滞后量起,对所述车辆的液压制动量下降。所述再生控制装置构成为,将所述电动发动机控制成:在所述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下降时,从自该踩踏量开始下降起下降第2滞后量起,所述电动发动机的再生制动量开始下降。所述第2滞后量被设定得比所述第1滞后量大。
根据上述的结构,当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开始下降后,从踩踏量下降第1滞后量起,首先液压制动器中的液压制动量下降,之后,电动发动机中的再生制动量开始下降。换言之,即使在液压制动量开始下降,对车辆的制动量与制动器踏板的操作相应地开始下降之后,某种程度的期间内,电动发动机的发电量也不下降。通过这样设置电动发动机的发电量不下降的期间,即使制动器踏板被踩踏的期间短,也能够高效地对电池充电。
在上述方案中,可以是,在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的期间内,执行使所述电动发动机的再生制动量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下降的下降处理。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大体恒定的情况下,从电动发动机向电池供给的电力逐渐变小。因而,能够抑制电池被过度充电。另外,通过抑制电池被过度充电,能够留有在制动器踏板的踩踏量再次增加的情况下在电动发动机中执行再生制动而对电池充电的余地。
在上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再生控制装置构成为,将所述电池的充电容量为预先确定的规定充电量以上作为条件之一,来执行所述下降处理。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再生控制装置在电池的充电容量为规定充电量以上的情况下,在电动发动机执行了再生制动时,电池的充电容量成为满充电的可能性高。构成为在这样的状况下执行使电动发动机的再生制动量逐渐下降的下降处理是合适的。
在上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再生控制装置在所述下降处理中所述再生制动量成为预先确定的下限保护值以后,与时间的经过无关地,使所述再生制动量成为所述下限保护值。
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在执行下降处理的条件长期持续满足的情况下,再生制动量也不会成为比下限保护值小的值。因而,再生制动量不会成为极端地小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9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