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箱内籽粒含杂量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3010.5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0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章;柴晓玉;苗丰凯;李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籽粒 籽粒收集装置 控制系统 收集装置 清选筛 多层 分离装置 监测装置 输送机构 含杂量 含杂率 在线自动监测 联合收割机 采集位置 采样装置 检测位置 驱动机构 人工分拣 出粮口 收获机 重复率 称重 筛下 往返 驱动 收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粮箱内籽粒含杂量监测装置,包括:采样装置、籽粒分离装置、杂余收集装置、籽粒收集装置、输送机构、检测机构和控制系统,籽粒分离装置位于采粮装置的出粮口下方,包括清选筛驱动机构、多层清选筛、位于多层清选筛下方的第一集籽粒板和第二集籽粒板,杂余收集装置和籽粒收集装置分别用于收集多层清选筛筛出的杂余以及筛下的籽粒,输送机构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驱动杂余收集装置和籽粒收集装置往返于采集位置和检测位置,检测机构用于给杂余收集装置、籽粒收集装置称重,并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计算出含杂率,本发明能够在收获机收获过程中在线自动监测联合收割机的籽粒含杂率,克服了人工分拣繁琐、重复率高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箱内籽粒含杂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清选装置作业性能的监测,主要集中在籽粒清选损失的监测上,而很少考虑籽粒含杂率。但是通过籽粒含杂率更能了解联合收获机的清选性能,通过了解含杂率判断机械的清选机构是否起到设计之初的作用,并且智能技术的引入大大的缩短了人的工作量。因此性能良好的清选结构含杂率自动监测装置是实现清选装置作业参数自适应控制的前提。
现有技术中一部分含杂率检测装置,主要在谷物收获后进行杂余分拣与检测,无法在收获过程中提供含杂率数据信息,无法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调节收获的作业参数,以获得最优的作业效果,并且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还需人工进行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
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获取粮箱内籽粒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含杂率的实时检测粮箱内含杂率的一种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处理获取到的图像来得到含杂率,但是无法识别相对于图像采集面倾斜和竖立的杂余,图像识别的杂余重量准确性由杂余在图像上的状态决定,检测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粮箱内籽粒含杂量监测装置,能够在收获机收获过程中在线自动监测联合收割机的籽粒含杂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粮箱内籽粒含杂量监测装置,设置于粮箱内,包括:
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接收从输粮装置输出的粮食样本;
籽粒分离装置,所述籽粒分离装置位于采样位置,包括多层清选筛、清选筛驱动机构、第一集籽粒板和第二集籽粒板,所述多层清选筛位于所述采样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清选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多层清选筛振动,所述第一集籽粒板和所述第二集籽粒板位于所述多层清选筛的下方,所述第一集籽粒板和所述第二集籽粒板相对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集籽粒板和所述第二集籽粒板的底端相互靠近,顶端相互远离;
杂余收集装置,包括杂余收集槽,所述杂余收集槽位于所述多层清选筛的一端,所述杂余收集槽与所述多层清选筛靠近的一侧面开放,用于收集所述清选筛落下的杂余;
籽粒收集装置,包括籽粒收集槽,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集籽粒板和所述第二集籽粒板底端落下的籽粒;
输送机构,与所述杂余收集装置和所述籽粒收集装置连接,使得所述杂余收集装置和所述籽粒收集装置往返与采样位置和检测位置;
检测机构,包括用于给所述杂余收集槽和所述籽粒收集槽称重的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安装于所述杂余收集槽和所述籽粒收集槽的下表面外侧;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连接,控制所述输送机构的工作以及接收所述检测机构位于检测位置时的信号,并计算出含杂率。
优选地,所述多层清选筛包括倾斜多层清选筛和水平多层清选筛,所述水平多层清选筛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多层清选筛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多层清选筛位于所述采样装置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一集籽粒板和第二集籽粒板分别位于所述倾斜多层清选筛和所述水平多层清选筛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3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