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PF上下游动态温度变化的碳加载量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5910.3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仇滔;丁梦竹;雷艳;刘显武;王乙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11/00;F01N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pf 下游 动态 温度 变化 加载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DPF上下游温度变化的碳加载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包括:
S1: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来定义工况,转速或负荷发生改变,则工况发生变化, 其中负荷由油门踏板位置或者由来自发动机上的喷油比例决定;
S2:采用DPF催化箱到发动机之间,靠近DPF侧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为DPF上游温度, 在DPF与大气侧靠近DPF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为下游温度;
S3:当工况变化时,记录上游温度和下游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取上游温度温度跳变5%和95%对应的时刻,两个时刻对应的为上游温度动态变化时间差;取下游温度温度跳变5%和95%对应的时刻,两个时刻对应的为下游动态温度变化时间差, 下游动态温度变化时间差减去上游动态温度变化时间差,即为该工况变化对应的温度滞后量;
S4:通过加载不同积碳量,在相同变化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得积碳量与温度滞后量的加载关系, 选择下游动态温度变化的时间差为变量,依据温度滞后量与积碳量的关系,可以得出积碳量;
S5:在实际控制中,根据转速和负荷,判断工况变化模式和对应的动态温度滞后量,并根据S4做出来的温度滞后量和积碳量的关系,计算当前DPF的积碳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59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